开 迎 路 道 路 工 程 施 工 图 总 体 设 计 说 明
梧桐园立交有重要的分流作用,同时根据梧桐园立交的交通量预测和分析结果,梧桐园立交定型为菱形简易立交。 (2)立交技术标准
表7-4 梧桐园立交范围内各相交道路技术标准表
项目名称 开迎路 纵一路 主干路 50km/h ≥5.0m 基本烈度为6°(7°构造设防) 2500 m 5.0% 直线 1% 2482.5m 6% 1、2号匝 道 图7-7 梧桐园立交平面图
(5)立交匝道平面
1号匝道,设计时速为30km/h,匝道全长446.754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2482.5m。 2号匝道,设计时速为30km/h,匝道全长448.678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2517.5m。 (6)立交匝道纵断面
1号匝道全线共设5个坡段,起、终点均接开迎路,纵坡依次为-5.03%、1.24%、
- 30km/h 道路等级 设计车速 净 空 抗 震 最小曲线半径 最大纵坡 近期为主干路I级,执行快速路线形标准,远期改造为快速路 60km/h -1.70%、-6.00%、-1.50%,最小竖曲线半径为850m。
2号匝道全线共设5个坡段,起、终点均接开迎路,纵坡依次为1.50%、6.00%、1.24%、-1.70%、4.96%,最小竖曲线半径为800m。 (7)匝道横断面设计
1、2号匝道标准路幅均为17.5m=0.5m设施带+8m单向两车道+9m人行道。 (8)超高与横坡
根据规范,本立交匝道均不需设置超高,横坡均采用与主线一致的1.5%单向坡。 7.1.9.3 斑竹林立交
(1)立交周边现状及控制条件
立交周边现状:斑竹林立交处现状条件比较复杂,绕城高速收费站距斑竹林立交中心处非常近,仅300.00m,造成立交东侧象限处匝道用地紧张,适宜修建立交匝道的区域集中在西侧象限处。立交地形北高南低,整个立交区域地面最高点约235.00m,最低点约190.00m,高差达45.00m。
控制条件:1、拟修建立交处现状条件复杂,绕城高速收费站距斑竹林立交非常近无修建立交用地,从而限制了立交的选型。
斑竹林立交为开迎路与交通性主干道东城大道相交的立交,从交通功能上决定其
(4)立交型式:简易菱形立交
梧桐园立交采用简易菱形立交型式,开迎路下穿纵一路,在开迎路两侧布设匝道,与纵一路相交形成平交口,保证开迎路直行车流畅通。
特点:选用的立交型式与现有地形结合较好,克服了不利地形对立交选型的影响。节约了用地,保证开迎路直行车流的畅通,并利用匝道有效的解决了开迎路与纵一路的联系,形式简洁。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形式应为完全互通式立交。
13
开 迎 路 道 路 工 程 施 工 图 总 体 设 计 说 明
(3)立交技术标准
表7-5 斑竹林立交范围内各相交道路技术标准表
项目名称 主线 近期为主干路I级,执行快速路线形标准,远期改造为快速路 60km/h ≥5.0m 基本烈度为6°(7°构造设防) 2000 m 2000m 40m 40km/h为5.5%,30km/h为6% 东城大道 主干路 50km/h 匝 道 道路等级 设计车速 净 空 抗 震 最小曲线半径 最大纵坡 - 30-40km/h 图7-9 斑竹林立交平面图
3.0% -0.43%
(4)立交型式:蝶形立交
斑竹林立交采用蝶形立交型式,东城大道下穿开迎路,由于绕城高速收费站距离近,用地受限的原因而采用蝶形立交;
特点:选用的立交型式与现状条件结合较好,克服了不利条件对立交选型的影响。交通功能强,交通识别性好,利用环形匝道有效的解决了各个方向的交通转换,形式简捷明快,绿化面积大,城市形象较好。
(5)立交匝道平面
A匝道,设计时速为40km/h,匝道全长568.703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80m。 B匝道,设计时速为30km/h,匝道全长104.724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99.5m。 C匝道,设计时速为30km/h,匝道全长153.747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40m。
图7-10 斑竹林立交效果图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14
开 迎 路 道 路 工 程 施 工 图 总 体 设 计 说 明
D匝道,设计时速为30km/h,匝道全长538.345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62.5m。 E匝道,设计时速为30km/h,匝道全长208.628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80m。 F匝道,设计时速为30km/h,匝道全长202.916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40m。 G匝道,设计时速为40km/h,匝道全长394.623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125m。 H匝道,设计时速为30km/h,匝道全长192.637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40m。 (6)立交匝道纵断面
A匝道全线共设4个坡段,纵坡依次为2.87%、-5.50%、3.50%、0.44%,最小竖曲线半径为850m。
B匝道全线共设3个坡段,纵坡依次为-5.44%、5.00%、-0.07%,最小竖曲线半径为300m。
C匝道全线共设3个坡段,纵坡依次为-0.87%、4.80%、3.12%,最小竖曲线半径为600m。
D匝道全线共设3个坡段,纵坡依次为0.43%、-5.20%、2.52%,最小竖曲线半径为120m。
E匝道全线共设3个坡段,纵坡依次为0.18%、6.0%、1.81%,最小竖曲线半径为800m。
F匝道全线共设3个坡段,纵坡依次为-1.94%、5.0%、0.43%,最小竖曲线半径为800m。
G匝道全线共设4个坡段,纵坡依次为-0.76%、-3.40%、4.0%、-2.86%,最小竖曲线半径为800m。
H匝道全线共设3个坡段,纵坡依次为-2.65%、-4.50%、0.10%,最小竖曲线半径为800m。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7)匝道横断面设计
A匝道及G匝道标准路幅为9m=0.5m设施带+8m单向两车道+0.5m设施带; 其余匝道标准路幅为8m=0.5m设施带+7m单向单车道+0.5m设施带。 (8)超高与横坡
根据规范,本立交匝道横坡均为单向坡,正常横坡为1.5%,A、C、D、F、H匝道均根据规范要求设置2%~3%超高。 7.2 桥梁工程
本次设计共包含五座桥梁,多为跨越路线设置。全线无特大桥,均为大、中桥。全线桥梁桥位处地质条件较好,施工运输条件较好。桥型选择、桥长拟定及孔跨布置,主要根据桥位处路线走向、地形地质、所跨越路线情况,并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和谐美观”的原则进行。 7.2.1 全线桥梁的分布情况
全线共包含五座桥梁,其中大桥两座,中桥三座,桥梁总长度为576.78m,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桥 名 苦溪河大桥 K2+035.6中桥 K3+348.1中桥 斑竹林立交跨线桥 斑竹林立交F匝道桥 桥梁中点里程 K0+482.35 K2+035.6 K3+348.1 K4+557.3 K0+099.6 孔数×孔斜 交 桥梁全长径 角 度 (m) (孔×米) 0 0 23 24.5 0 6×30 2×35 2×35 2×40 (18+21+18)+3x20 186.78 85 82 94 129 桥面宽 9 21.5 21.5 21 8 结 构 类 型 先简支后连续T梁 连续箱梁 连续箱梁 连续箱梁 简支箱梁 ? (注:桥梁工程详细请见第四册 桥梁工程) 7.3 地通道、挡护结构工程 7.3.1 地通道设计
15
开 迎 路 道 路 工 程 施 工 图 总 体 设 计 说 明
本次设计道路共3处车行下穿道和2处人行下穿道, 地通道列表如下:
序号 1 2 3 4 5 相交桩号 开迎路K1+350.056 东城大道K3+706.986 东城大道K3+706.986 开迎路K2+840 开迎路K4+352.9 起止桩号 K1+315~K1+380 A匝道K0+409.85~ A匝道K0+507.500 D匝道K0+310~ D匝道K0+400 跨径 布置 2×13m 1x9m 1x8m 1x4m 1x4m 结构形式 双跨门型 箱型 门型、箱型 箱型 箱型 长度 (m) 65 97.7 90 30 70.6 备注 车行下穿道 挡墙布置详见下表:
序号 起讫桩号 编号 位置 挡墙类型 长度(m) 梧桐园匝道挡墙 车行下穿道 1 1K0+221.7~ 1K0+410.000 1号 53 2K0+020 ~ 2K0+225.00 2号 车行下穿道 2 1号匝道左侧和主线左侧之间 2号匝道左侧和主线右侧之间 锚杆挡墙 锚杆挡墙 188.247 205 120 106.754 人行地道 3 2K0+290.0 ~ 2K0+410.000 3号 1K0+050.0 ~ 1K0+156.754 4号 人行地道 4 2号匝道左侧和主重力式、衡重式路肩线右侧之间 墙 1号匝道左侧和主线左侧之间 重力式衡重式路肩墙式路肩墙 7.3.2挡护设计
本项目为新建道路,沿线建(构)筑物较少,原则上为减少工程数量,节省工程投资,设计优先采用自然放坡,对无条件放坡段方才采用挡墙防护。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及工程需求设置的挡护结构类型主要为:重力式路肩墙、衡重式路肩墙、扶壁式挡墙、锚杆挡墙;开迎路道路部分路段开挖后形成永久性边坡,采用坡脚设护面墙结合坡面锚杆菱形网格植草护坡;其余临时性边坡,不作处理以便后期建设。临时性边坡存在时间应小于2年,期间应加强观察、监测,如发现较小不稳定碎(落)石应及时清理;遇险情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斑竹林立交匝道挡墙 G匝道左侧和D匝悬臂式、扶壁式挡墙 70 道右侧之间 D匝道右侧接3号衡重式挡墙 12 下穿道出口 H匝道左侧和D匝扶壁式挡墙 96.249 道左侧之间 A匝道左侧接2号AK0+409.88 ~ CK0+120.000 8号 下穿道起点和C匝扶壁式挡墙 82.078 50 道左侧之间 AK0+395.9A匝道接2号下穿9 56 ~ A K0+409.85 9号 道进口 扶壁式挡墙 12 东城大道10 K3+580.00东城大道东城大道左侧和D重力式、衡重式路肩0 ~ K3+670.000 10号 匝道左侧之间 墙 90 D匝道接2号下穿DK0+230.5重力式、衡重式路肩11 ~ AK0+587.060 11号 道出口到A匝道接80.62 44 墙 3号下穿道入口 EK0+200~ EK0+280.000 12号 E匝道左侧和A匝衡重式路肩墙 82.731 12 .000 道左侧之间 13 K4+615.~ K4+620.000 13号 梧桐园左侧和F匝衡重式路肩墙 5.045 5 GK0+220.0~ GK0+290.000 5号 00 DK0+400.06 ~ DK0+412 6号 00 HK0+110.07 ~ DK0+400.000 7号 00 103 道左侧之间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