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如何理解“用户细分”与“用户画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1:39: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如何理解“用户细分”与“用户画像”

1.用户细分和用户画像,本质是一回事儿,只不过是不同时期、不同方法下的两种说法。过去传统营销中的用户细分,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支持下,就变成了:用户画像。

2.用户细分和用户画像的本质,都是分类+描绘。只不过细分侧重“分类”多一些,画像则侧重“描绘”多一些。

3.当然不管是用户细分还是用户画像,都要先分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根据需求场景,一个饮料品牌可以把自己的用户分成吃饭时喝的、在家休闲时喝的、在户外活动时喝的、办公想放松一下时喝的这么几个类别。

4.分类的本质就是企业要区别化对待自己的用户。有了这个分类基础,产品开发、宣传投放才算是有的放矢。

5.切记你分类的目的是什么,给用户画像一定要有明确目的性。是战略、定位,还是运营策略?比如,你们公司要推广会员制,那就要按照忠诚度和价值来区别用户;要清晰定位,就要以需求场景来区别用户;如果是想提升运营效率,那就要从休眠、流失等行为来区别用户。如果目的不明确,就盲目给用户分类,得到一堆“精致妈妈”、“年轻白领”之类的画像,你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用好。

6.好的描绘一定要有可操作性,也就是能明确出你下一步的行动指南。具体来说描绘就是把各类用户的其他信息补充全,从而知道差异化的动作该怎么做。比如,把饮料分类之后,你发现休闲时喝的那类中,单身年轻女性占比高,那在视频网站的热播剧里投放广告就顺理成章,诉求也可以围绕放松、无负担、一个人的自在生活展开,RIO微醺的“一个人的小酒”就是这条路线上的典型案例。

7.用户分类结果可操作,并不一定需要触达用户。特别提醒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用户分类的结果,如果不能用外显的人口特征来识别,就不算有可操作性,因此没法触达呀。这个误区,就是把“可操作”窄化理解为“触达”了,但其实“可操作”的方向很多,要求的描述颗粒度也不一样。如果你的目标是指导营销传播,那描述的确实需要包括人口特征、媒体接触习惯,好让你能选对投放媒体;如果你的分类是为了激活休眠用户,那描述的颗粒度就更细了,得精确到每个人的联系方式,才可操作。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制定产品战略,那重要的就是找到几类需求场景,围绕这几个场景进行差异化的细致描述,用于指导产品升级,这就是“可操作”了。

8.用户细分和画像的本质都是先分类,再描述。好的细分/画像就是有意义的分类+可操作化的描述。从而找到区别化对待用户的具体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理解“用户细分”与“用户画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a8ji0obvm6o2vt5lzj67d82u9zjet00if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