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成语(包括熟语)
2017年 2016年 17,四选一,3分 17,四选一,3分 17,四选一,3分 4,四选一,3分 3,四选一(包括熟语),3分 江苏卷 1,四选一,3分 2015年 13,四选一,3分 13,四选一,3分 13,四选一,3分 4,四选一,3分 课标全国Ⅰ卷 17,四选一,3分 课标全国Ⅱ卷 17,四选一,3分 课标全国Ⅲ卷 17,四选一,3分 山东卷 浙江卷 4,四选一,3分
【调研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拼爹游戏肆意上演,教育公平被踩在脚下,大学精神被无情玷污,这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
②吕晓萌前两次考试没进前十名,心里很郁闷,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她终于力挽狂澜,考了全校第三名。
...
③宁波的驴友在驱车穿越林地时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
舍,所以被困在山上了。
④反腐败是我国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既要旗帜鲜
....
明,坚决惩治,又要瞻前顾后,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
⑤民调显示,朱立伦与蔡英文分别是国民党、民进党支持度最高的人选,而两人的民意支持度不分轩轾,都获得了42%的民众支持。
- 1 -
....
⑥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A.①④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符合①句“教育公平被踩在脚下,大学精神被无情玷污”的语境。“力挽狂澜”指把已经倾倒的巨浪拉回来,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在②句“考试”的语境中不合适。“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使用在③句“迷路”的语境中属于望文生义。“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在④句中使用正确。“不分轩轾”的意思是不分高下、轻重,符合⑤句“两人的民意支持度”相当的语境。“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让人满意,在⑥句“不满意”的语境中属于望文生义。 【调研2】(2017年高考山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 【答案】D
B.揠苗助长
C.运筹帷幄
D.不言而喻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调研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我离开利物浦的时候托雷斯曾经和我 地谈了一次话,他告诉我:“认清现实,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好选择,不要顾虑别人,你无须再证明自己。”
②能够 地查找不足,解决问题,这不只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自我革新的勇气,更是对纳税人负责的担当。
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当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同志”互相称呼,大家都 。 A.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开诚相见
- 2 -
B.推心置腹 开诚布公 开诚相见 C.推心置腹 开诚相见 开诚布公 D.开诚相见 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易混成语的能力。“推心置腹”指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偏重于指两人的交情深厚,符合第①句语境。“开诚布公”指诚意待人,坦白无私。第②句中的“查找不足”“实事求是”“自我革新”等词语体现了“诚意待人,坦白无私”的意思,所以第②句的横线处应填“开诚布公”。“开诚相见”指跟人接触时,诚恳地对待。重在指真诚待人,符合第③句的语境。 【调研4】下列各句中画线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那幅看起来还不错的书法作品,一挂在著名书法家启功写的条幅旁边,真如小
巫见大巫,令人汗颜了。
B.某些贪官接受贿赂之后,不顾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言必信,行必果,为行贿者大开方
C.在计量单位方面,我国政府取消了传统的“斤”和“两”,代之以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公斤”和“克”。
D.几天来,他用尽了各种办法也没有解出这道题。老师的一句点拨让他豁然开朗,他感
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心想: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啊! 【答案】A
误区警示
解答成语辨析题,考生容易陷入以下三种误区:一是不明语境,没有明白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二是不明成语含义,不明成语的比喻义、感情色彩、使用范围等,缺乏对近义成语
- 3 -
细微差别的认知;三是不明使用规律,如“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式,常和“难以”搭配使用。具体来看,成语辨析题主要有以下陷阱:
1.望文生义。只按照成语的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如【调研1】③句中的“求田问舍”,易被误解为“寻求田地到处问询”;⑥句中的“差强人意”,易被误解为“稍微不能使人满意”。常见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不绝如缕、不刊之论、不足为训、风雨如晦、火中取栗、明日黄花、曾几何时、弹冠相庆、万人空巷、望洋兴叹等。
2.用错对象。一是误用表现甲事物的成语来表现乙事物,二是有固定使用对象的成语被扩大范围。如将“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等用于夫妻之间的成语用于一般朋友、
3.褒贬不分。一是褒义误用为贬义,如“凤毛麟角”“洋洋大观”都是褒义词,常被误用为贬义词;二是贬义误用为褒义,如“改头换面”“文恬武嬉”都是贬义词,常被误用为褒义词。再如【调研4】B项中的“言必信,行必果”是个褒义词,而B项的语境是贬义语境,所以该熟语使用错误。
4.不合语境。一是误用人物身份、关系,二是与语境相悖。
5.语意重复。句中用了某个与成语中部分字词意义相同的词语,造成语意的重复。如“维权归维权,显摆阔气,卖弄权力、身份,只能让人贻笑大方”一句中,“人”与“大方”语意重复,因为“大方”是“专家学者、内行人”的意思,“贻笑大方”是指让内行笑话。
6.谦敬错位。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如“不情之请”“抛砖引玉”;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别人,如“不吝赐教”“鼎力相助”。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时就会出现错误。
7.语法错误。通常表现为在语句中充当的成分不当,如【调研2】中的“不言而喻”,这个成语是偏正式的,通常做谓语、宾语、定语,不能做状语,所以“不言而喻地证明”使用错误。
技法点拨
1.辨析词义,要抓住成语中的关键语素,并理解成语的比喻义。如“罪不容诛”,要正
2.有时成语所在语境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考生要根据语境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有些成语本身也含有感情色彩,考生使用时要结合语境。如“趋之若鹜”是贬义词,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