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9:20: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通过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掌握新闻选择的基本知识,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挑选出有价值的新闻题材。 第十五次课 3学时 本次课教学重点: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本次课教学难点: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培养。 本次课教学内容: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修养的准则。

第十四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第一节 新闻专业理念 一、什么是新闻专业理念

新闻专业理念是: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新闻专业理念事关传媒业的存亡兴衰,是传媒从业人员为公众服务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一、职业理念: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二、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三、职业纪律:只用公平的方法获得新闻,照片和资料;对秘密获得的新闻来源,将保守职业秘密。

四、职业责任: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五、新闻自律运动

1、新闻自律——在西方,新闻道德也叫新闻自律。 2、新闻自律的产生 3、新闻自律运动兴起 4、新闻评议制度

新闻评议制度是由新闻界和社会代表组成的民间评议组织运用自律的方式督促新闻界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新闻评议组织、开展日常性的新闻评议活动、出版新闻评议刊物,执行裁判结果。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爱党和人民,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

2、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3、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4、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5、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二、“有偿新闻”现象及其危害

1、有偿新闻——指新闻传播媒介向要求刊播新闻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新闻,是一种以金钱为中介买卖新闻的现象,实质是把新闻的商品性庸俗化,是新闻界最严重的腐败现

象之一。

2、有偿新闻的种类:一收取新闻刊播费;二是收受礼金;三是出卖版面;四是转让刊号;五是混淆新闻和广告的界限;六是恶意进行新闻炒作。

3、危害:一是损害新闻传播媒介的权威性;二是违背新闻职业道德;三是减少新闻传播媒介的广告收入;四是危及传播者本人的人格、人身及生命安全;五是侵害受众的权益、贬损地方形象和毒化社会风气。

作业布置:

1、西方新闻自律运动产生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什么叫“有偿新闻”?它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1、蔡泽铭《新闻学概论新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本章节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并学习新闻工作守则,以使学生对从事新闻工作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第十六次课 3学时 本次课教学重点:

中国新闻改革的三次大跨越。 本次课教学难点:

中国21世纪新闻发展趋势。 本次课教学内容:

中国新闻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变化表现。

第十五章 中国的新闻改革 第一节 25年的三次跨越

一、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 时间:1979-1982

内容:否定“阶级斗争工具”论,重新恢复报纸作为“新闻纸”的本来面目。 变化:

1、摒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说,重新肯定新闻事业是以刊登时事为主,面向社会大众的传播机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 2、摒弃“假大空”,提倡“短快新”,重新确定新闻真实性的权威。 3、经济报道逐步成为媒体的主体。 4、肯定了“读者需要论”、“社会需要论”是合理性的命题,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必不可少的标准。

二、第二次跨越:引进信息概念 时间:从1983年开始

内容:信息概念引入,导致新闻媒介功能的重新定位,从而引发新闻媒介的巨大变化。 变化:

1、媒介结构变化,大批以经济信息为主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纷纷创办,建立了三级新闻媒体网。

2、媒介内容构成发生变化,纯信息新闻占据重要地位。

3、报道式样更丰富多彩,把有巨大新闻价值的新闻放在突出的版面上,各种报道题材涌现。 三、第三次跨越: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 时间:从1992起

内容:是对新闻事业只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跨越。 变化:

从全国而言,报纸、电台、电视台三足鼎立。从报纸而言,综合性日报、晚报、专业报形成三足鼎立。从电台而言,综合台、经济台、专业台形成三足鼎立。从电视台而言,无线台、有线台、教育台形成三足鼎立。 1、受众地位得到认同。

2、调整内部结构,搞活媒介机制。 3、组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 4、扩充硬件,扩大容量。

第二节 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一、新一轮改革的背景

1、解决了20年改革中积累的问题,包括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

2、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转型,特别是加入WTO后,传媒业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信息需求和媒体信息供应之间的矛盾凸现。及时、公平、平等地获取决策参考信息特别是硬性时政信息、经济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伴随着社会结构多元化,社会分工深化,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受众信息需求多元化和分化。

3、国家开放力度加大和新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通渠道大为丰富,国外传媒进逼,竞争加剧,中国媒体现有实力不足以应对全球性的竞争。 二、新一轮改革的目标

1、以制度创新为手段,以效率和规范为目的,形成合理的媒介战略格局和中国传媒有效的发展模式,做到布局合理,中心突出,规模适中,运营高效,管理规范。

2、在媒介内容上,改革将集中体现在媒介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产品。

在“三公”原则指导下,在“速度、深度、广度”三个层面上展开,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速度提升

2、题材拓宽,要求突破以往题材禁区,特别是重大的时政、经济、社会信息等。

3、理念更新,让受众更真实、更及时、更深刻地了解社会最新变动,又要满足不同群体、层次受众的信息需求,在方式上符合其信息接受习惯和理解力。 4、模式转换,突出解释、分析的意义模式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 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一、制度构架——从人治走向法治

1、建立新闻法: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2、提升大众社会权利: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从重义务轻权利向权利义务并重转变。 3、建立理想制度:大众传播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 二、竞争格局——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 1、出现跨行业的联合 2、行业联合开始

3、联合为跨地区兼并奠定了基础

三、媒体运作——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众为中心

1、传者角色转化:发号施令向服务转化 2、受者角色转化: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消费者 3、媒介风格转化:多元化

四、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 1、受众的分化:小众化倾向

2、媒介的分化:党报与大众化报纸并存 五、新闻理念——从新闻学走向大众传播学 1、新闻学与传播学各自的规定性 2、社会深层原因

媒介结构从单一的党报走向多元化的报纸结构,媒介功能从唯一的宣传功能走向多元化功能,媒介经营方式越来越多。 3、转化的途径

作业布置:

1、试述中国改革开放后三次新闻改革的时间、内容和产生的变化。 2、谈谈21世纪后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1、蔡泽铭《新闻学概论新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以具体数据和现象为主要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了解25年来中国新闻改革的变化。

第十七次课 3学时 本次课教学重点:

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 本次课教学难点: 网络新闻的采编。 本次课教学内容: 当代新媒体的发展。

第十六章 新技术与新媒体 第一节 新媒介技术

国际网络——又称国际互联网,主要是将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网络,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信息网络。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1、电子邮件 2、新闻组 3、远程登陆 4、文件传输

二、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特点 1、高度开放性 2、互动性和个性化 3、丰富的信息资源

(二)发展趋势 1、数字化 2、交互性 3、汇聚或融合

第二节 网络新闻 一、“第四媒体”的诞生及特性 网络媒体的优势:

1、传播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 2、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3、传播的交互性和方式的多样性 二、网络新闻报道形态

(一)网络新闻发展的三个阶段

1、拷贝复制阶段——把传统媒体上的新闻复制到互联网上,只是简单的翻版。电子报纸成为此阶段网络新闻的主要形式。

2、加工整合阶段——对传统媒体上的新闻加工,或扩展报道内容、增添新闻背景,并对特殊话题进行专题报道,在综合和深度上下工夫,如新浪网对新闻加工整合是最成功的。 3、独家原创阶段——网络派出自己的网络记者自采新闻,提供真正的独家报道。 (二)网络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 1、权威性和可信度 2、数量与质量 3、原创性与采访权

作业布置:

1、 网络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网络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1、蔡泽铭《新闻学概论新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陈彤 曾祥雪 《新浪之道》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以新浪的发展和采编特点为例补充教学,使学生对网络新闻的发展有具体的认识。

搜索更多关于: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教案 的文档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acu13orxr76vac3m08y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