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易出现“父爱缺乏综合征”,有此症状的孩子的主要特点有:过分怕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等。对儿童生理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父亲的缺失都会造成青春期的提前(例如,月经提前或嗓音的变化),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母亲的缺失或者继父的缺失与孩子青春期的提前有关。Anthony F.Bogaert的研究表明,与父亲关系特别好的女孩,青春期发育迟于那些与父亲关系一般或关系不太好的女孩。
20.为什么可以将成人的浪漫的爱看成是一种依恋过程?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similarities include frequent eye contact, smiling, and
holding
The desire to share discoveries and reactions with the other
Powerful empathy
If the attachment figure is available and responsive, the individual feels secure
If the attachment figure is unavailable, the individual will signal or move closer until
feelings of security are restored
These parallels suggest that these two types of relationships may be variants of a
single underlying process.
21.成人依恋访谈(AAI)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其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AAI不是简单的叙述依恋关系史,它要求参与者对其童年时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失去依恋对
象、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及这些经历在个人发展及个性形成中的影响做出描述及评价,由此发现个体依恋的一般表征,并通过个体当前对过去经历意义的解释,记录个体有意识的表述和无意识的表达(如谈论明显的不和谐和不一致)来评估个体无意识的依恋表达元素。
AAI最终产生三方面评分:童年经历的描述、访谈中怎样表达、对经历的解释及整合能力。
22.成人依恋访谈(AAI)与陌生情景法(SSP)测量的婴儿依恋模式之间有何对应关系
Hazan 和Shaver从依恋理论的内部活动模型的稳定性出发,认为依恋行为是人类一直发展
的行为系统成人的爱情和儿童对他的依恋对象所感觉到的爱是非常相似的,完全可以把婴儿依恋的理论推广到成人的亲密关系中去。
但是,成人依恋与儿童依恋有许多重要的差异:(1) 儿童依恋通常是互补的,即依恋对象提供
但不接受照顾,婴儿寻求但不提供安全性,而成人依恋则是互惠的,双方都提供和接受照顾。(2) 在成人依恋中,依恋对象通常是一个异性同伴,因为成人寻求亲近的动机之一就是性的吸引。典型的成人依恋通常综合了3 种行为系统: 依恋、照顾、性行为。(3) 成人的探索系统不容易被依恋系统所掩盖,而在儿童依恋过程中,依恋系统通常会掩盖探索系统。
23.简述Bartholomew等人关于成人依恋的四种类型的划分逻辑。
Bartholomew和她的同事们提出, 根据Bowlby的理论, 依恋的活动模型可能是不同的, 依
赖于自身的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 因此, 完全可以将这两种模型进行整合, 这样从理论上能够产生四种成人依恋的/原型0 ( Prototype)。具体而言, 自我模型可以有积极的( /我自己是值得爱的0 )和消极的( /我自己是不值得爱的0 ), 他人模型也有积极的( / 他人是值得信赖的0 )和消极的( /他人是不可靠的0 )。两类自我模型和两类他人模型可以组合起来, 构成了四个成人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倾注型、轻视型、害怕型。安全型依恋的人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并且期望他人是有情感效用性和反应性的; 倾注型依恋觉得自己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但对他人有积极的评价; 轻视型依恋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而他人是不值得信赖的; 害怕型依恋的人则觉得自己是无价值的, 而且他人也不值得信赖。
24.Brennan等人提出的成人依恋测量的两个维度是什么?他们提出的量表(ECR)是如
何编制的?
Brennan 的 发现使人认为,成人依恋模式中存在两种基本的维度。一个关键变量被称为
依恋相关焦虑。这一变量得分高的人会忧虑于伴侣是否可亲近、及时响应、注意自己,等等。这一变量得分低的人对伴侣更有安全感。另一关键变量被称为依恋相关回避。这一维度得分高的人不愿依赖别人或向别人开放。这一维度得分低的人更乐意与别人亲
密、在依赖别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时更有安全感。安全型成人的原型在这两种维度上都应是低得分。
如何:他们收集了14个已有的成人依恋的量表, 包括60个子量表, 将所有的题目精简为323
题, 然后在1086名大学生中进行了施测, 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后, 取出了两个因子, 共36道题, 根据题目的内容, 把这两个因子命名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 每个因子由18道题构成。这个量表被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不论是内部一致性, 还是重测信度), 以及良好的效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 [ 8] , 并被广泛使用, 成为测量成人依恋的标准量表, 以至于从那以后再没有新的成人依恋量表出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