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也谈“浮士德精神”
作者:卢 蕊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4期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浮士德精神”的问题性。在歌德的诗剧中,浮士德通过以“围海造田”为标志的改造社会和自然的一系列努力,表现出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19世纪初上升期的资本主义精神,其实质是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精神。“浮士德”精神中蕴含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矛盾性:如果科学和理性缺乏人文精神的根基,不断进取的努力最终会导致人与社会、自然以及自我的疏离和异化。
关键词:浮士德精神;启蒙思想;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8-0029-02
德国大文豪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可谓德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的旷世之作,在它问世的近两百年间,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评论家赋予《浮士德》的意义,早已超过了作品本身的容量。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歌德研究专者杨武能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浮士德》“就如同一块硕大的水晶体,随角度、背景和审美眼光的变化而变化,永远闪射着美丽迷人的异彩。” 谓“浮士德精神”,专家和一般读者大都认为它代表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二十世纪早期德国历史学家斯本格勒在《西方的衰落》一书里把西方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古代、中世纪和近代;其中,第三个时期——近代——的时代精神,斯本格勒称之为“浮士德精神”。李赋宁先生在新编《欧洲文学史》的“序言”中引用了上述说法,并写道:“所谓‘浮士德精神’,指的是近代欧洲人为了改造社会而追求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进取精神。……歌德接受了启蒙运动思想,发展了浮士德故事,使浮士德为了造福人类,填海造田,以期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由于歌德在他的杰作中首先倡导这种‘浮士德精神’,斯本格勒就借用了这种精神来说明欧洲近代历史的特征。”
诚然。“浮士德精神”的确是一种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肯定说,浮士德因此而获得了人生的真谛,从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人类的美好未来饱含深情地说出“你真美啊,请停一停!”或者,我们是否可以凭着浮士德的灵魂最终被天使拯救从而全盘肯定“浮士德精神”,并判定浮士德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努力是全然没有疑问的呢? 我们不妨从浮士德“围海造田”说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