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生自由朗读本段,边读边翻译。 (四)、教师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幽静的环境,快乐的读书生活,给作者带来无限的乐趣。这种可喜与下文的可悲之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第二、三自然段
13
教学过程:
一、研读第二段 (一)分析第一层 1.释义:
①先是:即“先于是”,在此以前。
②……为一:成为整体,“一”是数词作名词。 ③“而”的用法:
A 墙往往 修饰连词,“地” B 客逾庖而宴 顺接连词 C 呱呱而泣 修饰连词
14
D 而庭阶寂寂 转折连词 E 某所,而母立于兹“尔” ,你 F 余扃牖而居 修饰连词 ④东犬西吠: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鸡栖于庭”是什么句式?
状语后置句式。栖,读音同“期”,居住,停留。 3.本层写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答:写与诸父饮,后庭院一再变迁,家境没落,表
15
现一个“悲”字。可悲之事之一。
(二)分析第二层 1.妪:老妇人。
2.乳二世:乳,名词做动词,喂乳。
3.“厚”的用法:
①先妣抚之甚厚
②水之积不厚
③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④遂厚葬之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