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阶段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教材P35活动
水平 低(30% 以下) 较高(30%~ 70%) 高(70% 以上) 发展速度 地域扩 展趋势 缓慢 常见的问题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显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缓慢 迅速 缓慢,甚 至停滞 快 继续 增大 【点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起步晚,目前城市化水平低但发展速度快。
【答案】 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较早,其中英国最早,其次是美国,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较晚。
2.从城市化水平上看,英国、美国和巴西均处在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3.近20年来,英国、美国的城市化速度减慢,巴西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巴西处于加速阶段,印度平缓上升。
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势缓慢,印度城市化可能加快。
5.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教材P37活动
【点拨】 城市化的进程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过快的城市化会引发许多城市问题;为了使城市更好地发展,必须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答案】
1.1995~2005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10%,年增长率为1%,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约为1 200万。
2.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以下问题:总体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循环改变,局部气候条件发生变化;还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3.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的职能等。
教材P38活动
5
【点拨】 建设生态城市,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才能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6
高一地理配餐16
1.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读聚落演变示意图,回答2~4题。
2.聚落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Ⅱ,与此相对应的是
A.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B.人口向乡村迁移 C.城市规模缩小 D.工厂呈分散分布
3.聚落从阶段Ⅱ演变到阶段Ⅲ,带来的问题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B.城市中心区地价较高
C.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 D.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的贫民窟 4.关于图中的演变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A.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连续发展过程 B.前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下降 D.前期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6.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如图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动方向。据此回答7~8题。 7.该图所示的含义是
A.大城市小型化 B.郊区城市化 C.集中城市职能 D.城市乡镇化 8.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 D.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出现 读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回答9~10题。
7
高一地理配餐16
9.下图中能正确反映Ⅱ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10.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据武汉市规划局、国土局介绍,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性楔形绿色生态廊道:①大东湖水系(道观河—涨渡湖—大东湖)、②武湖水系(木兰山—武湖—天兴洲)、③府河水系(巨龙湖—府河—金银湖)、④后官湖水系(九真山—索河—汉阳六湖)、⑤青菱湖水系(斧头湖—鲁湖—青菱湖)、⑥汤胡水系(梁子湖—龙泉山—汤逊湖)。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完成11~13题。
11.打通这些廊道,将改善武汉市
A.主城区热岛效应 B.主城区水上旅游状况 C.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12.武汉市是我国中部最大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有
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②城市绿地面积增加 ③逆城市化 ④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⑤城市总人口数量增加 ⑥卫星城市增多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13.武汉市夹两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A.兴建高档观景(江)建筑 B.修建城市立体交通网
C.大力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发展休闲观光产业,兼顾防洪之需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