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农谚”等词语的含义,能够准确找出文中的农谚,并能积累一些农谚。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谈话引出,卡片:猴子
2. 板书种果树,“种”这个字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3、读题
二.亲近角色学词串
谜语、揭示谜底。“乌鸦、喜鹊、杜鹃”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猴子先后种过哪些果树?拿起笔来圈一圈
3.补充句子。猴子先种( ),再种( ),又种( ),最后种( ),但是( )。 四.读通课文懂对话 (一)第1小节
师:猴子先后种了不同的树,最后又拔掉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快来读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学习“浇”, 解析:“浇”是个生字,你怎么记住它?换个偏旁你还能想到哪些字呢?认识、区分形近字,用形近字填儿歌。 3、指名读词。师:除了浇水他还要做什么?(出示:施肥) 指导学生写好“施肥”。学生练写 4、小猴子天天浇水、施肥,想干什么呀? (1)指名读
(2)指导朗读,读出心急的语气 (3)齐读 (二)2-3小节
1、默读2、3小节,用“——”画出乌鸦的话。
2、指名读,结合学生的实际,理解词语:耐心。农谚,找出课文中的农谚
3、小猴子听了之后是怎样的呢?“拔”是什么旁,谁能做做拔的动作。
4、分角色读乌鸦和猴子的对话
(三)、学习4~8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1、用“——”划出喜鹊、杜鹃的话,用“┉ ”划出猴子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
2、在组长带领下,分角色朗读、表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