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资料讲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48: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不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同过 程 有变形期 点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相同点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卵细胞的形成

卵巢 无变形期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

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

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 减Ⅰ前期 减Ⅱ前期 减Ⅱ末期 有丝后期 减Ⅱ后期 减

Ⅱ后期 减Ⅰ后期

答案:有丝前期 减Ⅱ中期 减Ⅰ后期 减Ⅱ中期 减Ⅰ前期 减Ⅱ后期 减Ⅰ中期 有丝中期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见课本30页)

第三节 伴性遗传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XX ? 性比:一般 1 : 1

?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

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 男 >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及现象 结论 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体内 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来源:学,科,网Z,X,X,K] 细菌的转化 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DNA是遗转化[来传物质,蛋亡。[来源:学+科+网Z+X+X+K] 源:Z+xx白质不是遗+k.Com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传物质。 ] 变为有毒菌。 体外 6.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①DNA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转化 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 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噬菌体侵染细DNA是遗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菌 传物质 测出放射性元素32P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资料讲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atof7s6s62cg5h8ins237lyd0yjij015uq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