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高中地理 必修2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习题(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8:43: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0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提升练习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完成第1~2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在工作日中0:00时为绝大多数人休息的时间,10:00时为工作时间。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出,甲地带在0:00时人口分布较为密集,而在10:00时变得较为稀疏,说明甲地带的功能以居民休息为主,应该为住宅区,故C项正确。第2题,考查地形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由图中可以看出,城市交通线的疏密程度向各个方向大致相同,城市向各方向的伸展也大致均一,城市各功能区大致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说明该城市的形态受地形制约较小,应位于平原地区,故B项正确。 答案:1.C 2.B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D点房价和N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3 900 B.3 300 C.2 900 D.2 990

4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 ) A.E

B.F

C.M

D.N

5目前一些城市选择在近郊、远郊建造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益

解析:第3题,D点房价为6 000~7 000元/平方米,N点房价为3 000~4 000元/平方米,D点与N点房价差值为2 000~4 000元/平方米,故选A项。第4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这里是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M位于河流上游,且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环境好。第5题,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需建造在成本较低的地区,城市郊区土地价格较低,适合建设。 答案:3.A 4.C 5.A (2018·北京高考,10~11)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完成第6~7题。

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

6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

7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Ⅰ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项正确,C项错误;Ⅱ区离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项错误;Ⅳ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项错误。第7题,据题干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最有可能是卫星城的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D项正确。 答案:6.A 7.D

8下图示意某城市地租分布的先后转变,其转变的关键与下列哪些因素关系最密切?( )

①大量人口拥入市中心 ②重要交通干线兴起及交会 ③市中心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④电信业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中心地租升高明显,而离市中心较近的地带地租明显下降,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地租明显升高,说明重要交通干线兴起,市中心区环境恶化,人口外迁至距市中心较远的交通便捷地带。电信业与地租变化关系不大。 答案:B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等值线a、b、c的大小关系是( ) A.a>b>c C.a=b>c

B.ab=c

10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解析:第9题,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据图可知中心城区交通通达度最高,a→b→c离市区越来越远,所以大小关系是a>b>c。第10题,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说明向外凸出处地租高于附近地区,而图中向外凸出处是沿公路或河流,说明沿公路线或河流处地租比其他地区高,即交通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9.A 10.B

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完成第11题。

11据图推断(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及其特点。甲区域居民出行次数少,但是出行能耗较高,说明距离居住区较远;乙居民出行次数多,且能耗多,说明距离居住区较远,有可能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商业区居民出行的次数多,丙区域居民出行的次数少,不可能为商业区;丁区居民出行次数多但是能耗较少,说明靠近居住区,有可能是靠近居住区的休憩场所。 答案:B

12美国西部城市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种族因素

解析:唐人街是华人聚居的地区,是受社会因素中种族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答案:D

城市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表为某城市1992年和2010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表(单位:米)。据此完成第13~14题。 距市中心距离 时间 1992年 2010年 0—1 km 29.6 38.4 1—3 km 20.3 22.5 3—5 km 8.7 29.7 5—12 km 未统计 10.1 13该城市在距市中心0—1千米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 ) A.交通通达度最高

B.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地成本 C.居住的人口最多

D.城市的政治服务职能高度集中

14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01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千米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 ( ) A.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B.商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C.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D.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解析:离市中心越近,土地价格越高,其建筑物平均高度增高,可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成本。根据城市建筑物1992年和2010年的高度对比,以及城市的发展可以判断,距市中心3—5千米范围内由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答案:13.B 14.C

15下面图甲为“某城区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图乙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20年高中地理 必修2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习题(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ayui551bq4uc568cqjj1x2cx44ea901aa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