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的教育。 A.政治立场和观点 B.政治思想品质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D.品德
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集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5.下列选项中,一举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D.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8.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10.活动和交往时属性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1.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12.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3.课程论侧重研究()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14.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15.德育的基础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为。
2.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
3.智力属于能力,包括、、、。
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5.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顺序、时限及相互关系。
6.常用的复习形式包括、、、。
7.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
8.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和调节策略。
9.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
10.人的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1.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____。
1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为、、。
13.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14.、、。
15.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理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2.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3.什么是心理健康?衡量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5.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6.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辅导教师应掌握哪些专门技术?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代表性的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2.试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