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官方文献记载,福建省肿瘤医院在全国排名第五,是福建省唯一的肿瘤专科医院。胸外科是肿瘤医院的重点科室,肺部和食管肿瘤的手术治疗水平属全国一流。
有质量地活好每一天
------专访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朱坤寿 文/明佳
初次相见,外表斯文英朗的朱坤寿主任仿佛大学讲堂上一位和善儒雅的教师,谈吐不凡,豪爽与力道并存。话语间关于肿瘤医院胸外科情况了如指掌,眼前的他正是位在手术台上叱咤风云三十载的胸外科专家。
朱坤寿主任,这位"爱拼才会赢"的闽南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目前是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元老级主任医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乃至全国肿瘤学界,也是位敢学敢拼敢为敢创的知名人士。
“据官方文献记载,福建省肿瘤医院在全国排名第五,是福建省唯一的肿瘤专科医院。胸外科是福建省肿瘤医院的重点科室,肺部和食管肿瘤的手术治疗水平属全国一流。”与朱主任一见面,他就向我们热情地介绍起福建省肿瘤医院和他引以为豪的胸外科。单刀直入,没有一丝多余的言语。的确,他早已习惯惜时如金,把分分秒秒的时间都用在病人的身上,救死扶伤,挽救无数病患于生死之间,他的精湛医术决定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和科主任,他身上的责任和担子太过沉重。
平日里,朱主任把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医学岗位,用在工作上的时间永远超过了睡眠和陪伴家人的时光。参加工作至今,他在胸外科一干就是三十年光景。他治学严谨,医疗精准,一向为院领导和胸外科其他医生所称道。除了繁忙的临床工作以外,朱主任还要承担管理、教学、科研、会诊、学术交流以及对口支援等工作。 这次,很难得能抽空接受采访的他,悠悠地回忆起自己往昔的岁月。正值午后,他侧着脸,抬眼望向窗外,阳光透过玻璃,镜框的反射光发散出来,在眼睛周围形成一圈金属光泽,严肃的脸上生动了许多。
朱坤寿主任于1981年从福建省云霄一中毕业考入中国同济医科大学,在校期间,每门学科都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勤学苦读,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昂首迈出校园分配到福建省肿瘤医院。被问及当初为何选择读医时,他坦言那时信息闭塞,能看上电视的家庭不多,互联网更是遥不可及,当时的初衷很简单,对医学的认知仅停留在可以救死扶伤,日后做一名受人敬重和被社会需要的人。当被问及当时为什么选择胸外科时,他直言不讳地说,肿瘤内科和放疗科接触的基本都是晩期的肿瘤病人,而外科接收的一般都是早、中期的肿瘤病人,术后效果显著,看着病人一天天地好转,自己的内心就会涌起阵阵喜悦和自豪。时间久了,接触了医学的博大精深,选择胸外科更能体会到一种探索的乐趣,在一步步深入的研究中,学术与实践相结合,每每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欣慰之感。
如今的朱坤寿主任已经是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二区行政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技术三级,现任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胸部肿瘤专业学组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还参与了食管癌专著的编写,负责多项卫生厅创新课题及省科技课题,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在手术领域,朱主任擅长食管丶肺部、纵隔、胸壁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的腔镜微创手术,并且在国内外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
朱主任告诉我们,现在肿瘤患者呈增多趋势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是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如高分辨率CT,PET-CT等,使得许多肿瘤可以被及时的诊断;二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因为从年岭层看,老龄人肿瘤发病率高;三是当今社会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所致。他把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居民提出的九条防癌新建议提出来与大家分享:1.严格控制体重,2.不吃发霉的食品,3.少吃熏制、腌制、烤制、油炸和过热的食品,4.吃新鲜的果蔬前要将其清洗干净,5.不酗酒、不吸烟,6.不要长期服用可能致癌的药物,7.不要使用有毒的塑料袋,8.每天晒太阳的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9.不要熬夜。
谈起胸外科手术的发展与变革,朱主任首先对微创手术的发展做了简单说明:“食管肿瘤的微创手术是近七、八年逐渐成熟的手术方式。过去,食管肿瘤要做开放手术,不仅创伤大,病人也很痛苦。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就是肿瘤切除+周围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微创手术可以替代开放手术的原因就在于微创手术同样能完整地切除肿瘤和彻底地清扫淋巴结,并且创伤小、美观、恢复快、切口小。微创手术在肺部肿瘤领域,曾经需要三、四个孔,近三、四年来仅仅单孔就可以开展手术,使得切口越来越小,越来越美观”。”提到微创手术,朱主任侃侃而谈到自己的看法,评价一个微创手术的好坏关键看胸腔内的处理情况,这对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切口小,并且能将胸部肿瘤切除干净,淋巴结清扫彻底,这样的手术才是成功的,如果一味地追求切口小,胸部肿瘤切除得不够干净,淋巴结清扫得不够彻底,这样的手术是失败的。”同时,朱主任也说道,"我们福建省肿瘤医院的外科系统在应敏刚院长的领导下,胃肠肿瘤外科、食管与肺部肿瘤外科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我们积极创新开展微创手术,在肿瘤专科医院中是最早引进微创手术的。" 当被问及遇到难度或风险很高的手术的接诊和处理机制时,朱主任向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曾经收治过84岁高龄的食管肿瘤病人,由于肿瘤把食管完全堵塞造成入院时滴水不能进。众所周知,病人年龄越大,手术的风险越高,我们团队通过与病人及家属充分的沟通后,经过详细的术前准备,成功地为病人切除了肿瘤,解决了病人的进食问题,为病人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无论病人的身体状况如何,首先他是人,其次是我们的病人,所以我们都会想尽办法为他们缓解病痛,延续生命,这是我们的职责。”朱主任的这一番话,使我联想到一位著名医生曾经说过的名言:我们和患者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疾病,让我们携起手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战胜病魔。
提到患者的话题,朱主任继续说道,“对我来说,手术顺利,患者平安,没有纠纷是我最欣慰的事。我们胸外科治疗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为42.9%,一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90%,这是很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在2015年,我们团队通过早期肺癌高分辨率CT的筛查,成功地发现了157例早期肺癌患者,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使得这些患者获得了长期的生存”。 谈到高兴处,朱主任脸上显现出浅浅的微笑。当被问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师时,朱主任毫不犹豫地回答,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师必须要有天份、悟性、勤奋和责任感,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顺着话题,我们谈起了朱主任的家庭,他说自己从事如此忙碌的胸外科工作三十年来牺牲最大的就是没有时间陪伴爱人、儿子和父母,为了工作常年放弃公休假,基本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平时早上7点出门,晚上7点左右甚至更晚才回家,即使是在家里,病房有事也是随叫随到。在家人眼中,他就是一个工作狂,除了不定时的吃饭和深夜才入睡外,他把其余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肿瘤事业。最让朱主任欣慰的是他的爱人是个贤妻良母,家里的内务和孩子的教育都落在她的身上,无怨无悔,相夫教子,把后勤工作做的妥妥当当。他的儿子让朱主任深感自豪和骄傲,这个受父母言传身教影响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独立和坚毅的性格,勤奋努力,积极向上,从福州一中髙中毕业后留学日本立命馆大学,之后考入亚洲排名第一的东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卓越的能力,让他在硕士毕业前一年即被一家
投资银行内定。如今从事投行工作的儿子传承着老爸勤奋、严谨、拼搏的精神,不断地向前努力着。的确如此,每一位优秀孩子的背后,父母都在做着无声而有力的榜样。
采访接近尾声,除了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更打动我们的是朱主任踏实、勤奋、平和、坚韧的品质。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这些品质和精湛的医术一样重要,只有这样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医生才能让患者与家属有勇气将生命交给他。
最后,我们向百忙之中抽空接受采访的朱主任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借由此,全球闽籍华侨华人能了解到家乡福建的肿瘤医疗现状和水平。同时,朱主任也将2016年的新年寄语透过《八闽侨声》传递给世界华人:好好珍惜生命,有质量地活好每一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