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期末整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21: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f.

g.

I) 历时类型——相互否定为主,相互妥协为辅

II) 共时:组织形式:国家、政党、社团;组织层次:中央、地方;权力功能:

立法、司法,行政——三组内部相互关联 作用方式

I) 暴力,压力(警告、恐吓、威胁) II) 命令、规范、说服 III) 奖酬、惩罚

权力与权威:权威强调沟通性,效果取向;权力强调强制性,过程取向

四. 政治权利

1. 权利 a. 定义

I) 天赋权力说:(自然法)是人的本性的有机构成内容。

a) 强调人在自然状态下平等

b) 维护和保障人的自然权利是政府的主要功能 c) 自然权利是政府的行动界限 II) 权利自由说:(人为法,下同)法律允许范围内人们所享有的种种自由 III) 权力利益说:受到法保护的利益 IV) 权利力量说:法律赋予权力主体的强制力量,权利由此而成为一种法律规

V) 权利平等说:政府多人民的平等关心和主张。 b. 来源:法律、习俗、道德 c. 分类:

I) 要求权——积极接受权 II) 豁免权——消极接受权

III) 权力权——积极行为权(主他性) IV) 自由权——消极行为权(自主性) d. 几组权利的比较

I) 自然权利——宇宙秩序派生的 II) 公民自由——法定自由

III) 公民权利——不论地位如何应该拥有的(基本人权,一个健康和自由的社

会必需的权利)

e. 公民权利的分类:生命与生存权;自由权(人身、居住和迁徙、思想言论、集

会和结社);平等权利;财产权;受益权(从个人利益出发要求国家作为或者不作为);参政权;社会经济文化权(休息权,少数民族使用文字,风俗受尊重的权利)

2. 政治权利 a. 权利定义:在特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取得特定利益

的资格。因此,本质上说,政治权利只是一种政治资格。 b. 性质:阶级性,规范性(强制性);自主性(能动性;发展性(动态发展性),

形式、主体、内容;手段性(工具性) c. 分类:

I) 自由权: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

II) 平等权:生命、财产,自由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享有平等

的资格和机会 III) 参政权: d. 意义与限度

I) 给其应得,得其应得,以维持社会共同体;

II) 规范人与政府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共同秩序、公正以及正义。(明确社会

责任、确定政府权力的界限)

e. 保障条件:依赖于法律传统,没有严重的社会冲突(实体或者文化分裂是其极

端表现形式)

五. 政治行为

1. 政治统治

a.

概念 I) 非马

a) 神权统治论

b) 父权统治论(利用血缘关系、宗法关系来解释政治统治关系,具有初

步的可确定型和传递性)

c) 契约统治论(包括契约君权和契约民权) d) 精英统治论(发展到近代就是技术统治论)

II) 马哲: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

系与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基础:暴力权威;国家在形式社会职能过程中拥有的权威;社会心理基础(暴力有限性),国家权力得到社会服从的可能性。 分类:

I) 权威合法性的来源:MW,传统型、魅力型、法理型(取得合法性的途径:

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通过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教化。)

II) 统治关系:多数—少数,多数人拥有财产,工人阶级主导;少数—多数,

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集中,实质上是金钱政治。 III) 方式:人治(rule of man),法治(rule of law) 实施方式:暴力;限制与排斥(权力的排他性)、怀柔利用、干涉经济社会事务;思想文化控制,保持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

b. c.

d.

2. 政治管理

a.

定义:

I) 非马:政治活动的全部;社会管理;行政管理 II) 马哲: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队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

划地约束制约的一定方式。(其根本目的是调节社会矛盾,有效保护社会共同体的利益) 类型 传统 农业经济、自然经济 国家(缺少中间组织) 现代 工业经济、市场经济 国家+准公共(政党和社团) b. 内容 经济基础 管理主体 权力特性 功能 方法 运行机制 c.

(内涵的)任意性,连带性(包含了神圣权力和宗法权力) 强烈排他(重农、独裁) 行政强制+思想教育 人治 规范的、相对独立的 开放 法律、经济、文化 法治 行为方式 a) 政治领导 b) 政治决策 c) 政治组织

d) 政治协调:政治干预;权威仲裁;协商妥协;搁置回避;协同合作 e) 政治沟通

f) 政治监督:宪法、立法、司法、行政、政党、社团 d. 作用:巩固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保障政治稳定;保证民主政制的正常运行和

发展 e. 善治的特点: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性(政策有针对性

和实际效果)

3. 二者的关系 内容 功能 行为主体 行为客体 原则

政治统治 阶级职能 统治阶级组成的国家政权 少数—多数或者多数—多数 (建立)秩序与稳定 政治管理 社会职能 国家政权和其他组织 少数—多数 (维持)秩序与效率 六. 政治文化

1. 涵义 a. 阿尔蒙德: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六次内阁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由本

民族的历史与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进程所促成 b. 白鲁恂: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主管因素,包括政治传统、意识、民族精神与

气质、心理、个人价值观、公众舆论等等;其作用是富于政治系统价值方向、规范个人的政治行为、使政治系统保持一致 c. 马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的复杂综

合,一般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 d. 几个比较

I) 公民文化:每个人都对政府充满了责任、相信自己有影响能力的文化 II) 政治亚文化:一般与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系统无关;但是有时也可能上升

为主流的政治文化、或者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反社会的政治文化

III) 大众文化:有时与政治文化有关联、反映为引导人们的政治倾向

2. 构成 a. 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

动机 b. 文化类型(同一时期只有一个主流文化)

地域型(parochial);顺从型(subject)、参与型(participant);忠诚的(allegiant)、疏离的(alienated);精英政治文化、大众政治文化

3. 研究视角 a. 一般研究角度:同质文化,极端文化、多元文化 b. 结构研究角度:(三要素)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

七. 政治社会化

1. 界定: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

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2. 作用(另一种界定角度) a. 学习政治文化和技能,使之能够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 b. 社会塑造成员政治心理与政治意识的过程 c. 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方式 d. 政治文化形成、维持与变化的过程

3. 媒介:家庭、学校(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由于学校可以强化人们对政

治体系的好感,能培养人们的政治忠诚和共同政治信条,能引导人们信仰“政治竞赛的不成文规则”,能提供给雷知识和技术等涉火化功能)、同辈、电视和大众传播工具、特定的政治符号、社会政治组织、实践

八. 政治参与

1. 定义 a. 影响或者试图影响公益的分配 b. 旨在影响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的有组织的行动 c. 个人或者组织有意或者无意的反对、支持、改变或维护一个政府或者团体的某

些特征的一切行动或者(不行动) d. 意图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秩序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资源活动 e. 社会成员选择统治者以及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在公共政策形成等方面的自愿活

动 f. 一般平民直接地或多或少意欲影响政府人士的选择或者他们采取行动而作的

法律行为。 g. 马克思主义: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参加政治活动,并影响政治体系的

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 要素: a. 主体:公民 b. 内容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c. 其外延仅限于合法的手段 d. 其目标和对象不只囿于政府决策,广义上说是一切涉及公益分配的问题。 3. 类型 a. 历时 b. (自动、动员、消极)主动参与与被动参与、群体参与与个体参与、制度内参

与与制度外参与

4. 动机:物质动机、政治动机、自我实现动机

4. 参与方式与途径

a) 政治投票

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期末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b9eo6syac8n6j487kjl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