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多少人用他们独具的慧眼,观察生活,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成功啊!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的事物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留心观察树上的苹果总是掉在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现壶盖被开水顶起来,引发思考,创造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在洗澡时从洗澡盆中发现了浮力,…… 看来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如发现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亮的小珠子;发现到了秋天苹果就红了等。相信,同学们也有自己的感受兴趣的问题,一定也经历过许多的小发现。请同学们以“我发现……”为内容,写一篇作文。1、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写明白发现了什么,写清楚发现的过程。2、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自拟题目。3、发现的内容,最好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自己亲身经历的。 第一次是在孔子17岁时,鲁昭公7年(前535年),地点是在鲁国的巷党。当时老子37岁,因政治的原因被贬鲁国;第二次是在鲁昭公24年(前518年),地点是在洛阳;第三次是孔子53岁时,即周敬王22年(前498年),地点在沛;第四次在鹿邑,具体时间不详。bbin娱乐登录 www.4su6smv.cn 对于第一次和第三次,庄子的文章中都提到过(如:孔子南之沛,见老聃)。第二次《史记》中有记载。但对于第四次,也就是老子与孔子的“鹿邑会面”没有任何记载。 既然不少人都认为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一次会面,那么为什么不见任何记载? 要寻求上述各个问题的答案,首先要知道老子的生平。要知道老子在归隐前后,特别是在归隐之前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题一旦弄清楚,上述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然而,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老子到底是谁。 二、老子到底是谁 关于老子到底是谁的问题,史学界历来颇有争议。老学研究者一般认同的是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说法: “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收藏室之史也。” 但是,司马迁对自己这种说法并不确定,然而司马迁毕竟是治学严谨的史学界泰斗,对于自己不确定的人物绝不臆断。于是,他就老老实实的把有关老子的几种传说都如实记录下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