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不能写成表扬信
越来越多的企业大学内部培训开始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因其新颖、贴近现实和情节吸引人,受到了学员的欢迎。有一些案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结果令人失望,其中究竟奥妙何在?
案例片段一团队克服了人手少,时间紧,技术难点多的困难。他们还为了追求极致和精品,
团队对细节的追求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为了获得合作方的支持,他们想尽了各种手段,最后,终于打动了他们,答应可以…… 在关键时刻,王总的认可和支持,确保了这个项目的最终成功。
很多人撰写案例都采用过以上的描述方式,然而隐藏着严重的问题:这更像是一篇表扬稿。阅读以后,你不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信息,即:如何克服人手少、时间紧、难点多的困难?怎样打造极致的细节,如何打动合作伙伴的芳心,怎样获取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案例片段二……游戏的场景是让角色从草原跑到城堡,这是一个固定模块,但是考虑到用
户看久了会厌倦,所以当时就想尽办法,把用户看到的场景做成随机的。
片段二的描述有所进步,我们知道了减轻用户厌倦的方法。但是,如果用在课堂案例研讨中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学员觉得“场景替代的做法没什么了不起,我也会想到,哪里值得‘想尽办法’……”所以,这也提示我们,需要避免管理培训中容易出现的“一讲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案例不能写成表扬稿。在做案例教学时,应该注意四个问题。
“好”案例长什么样?
什么样的素材适合成为案例?可以很简单,比如一个故事;也可以很复杂,比如一份报告,甚至是一部电视剧或电影的片段。
对企业而言,那些本行业发生的真实事例,管理上面临的典型问题,符合本企业所倡导价值观的事件,企业内重点业务领域的成功或失败项目,都较为适合做成企业大学的案例。而且,这些内容比较容易划分成常见的培训主题,例如领导力、专业能力、职业技能,易为学员所接受。
“好”案例应具备四个标志:新鲜,贴近,吸引人,总结到位。
新鲜:一个发生在半年内的事件,肯定比一年前的事件更吸引人。
贴近:和工作紧密相关,是企业和组织当前关注的问题。例如,如果是发生在房地产行业的事件,对一家互联网行业的企业来说,就显得有点远。
吸引人:有智慧、耳目一新的想法和做法会吸引人,而纠结、矛盾、冲突、两难问题更吸引人,还包括生动的情节和细节。
总结到位:案例不是流水账,最后的总结必不可少,要与本企业推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思路、领导或专业能力模型相一致。
在哪些场景中使用案例?
1. 阅读案例库的文字案例。
这是最常见的案例使用场景,人们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阅读更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这种场景决定了案例篇幅在两页A4纸(约2千字)为好。
2. 课堂教学。
教员用案例来帮助学员理解某个知识点,下发案例供学员阅读(或者教员口头讲解),篇幅为一页A4纸,时间在半个到一个小时内。
3. 专门开设案例研讨课。
用一个案例贯穿整个教学时间(通常半天时间)。这种场合,需要对案例做改写,用主要的纠结或矛盾点把案例划分成若干章节,但不要把“谜底”(当事人的做法)揭示出来。开课时先引入跟案例主题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按各章节次序,下发资料,阅读完每个章节后,请学员思考,比如:“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教员通过互动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如果能把案例当事人请到现场,分享和回答问题,效果会更好。最后,教员结合案例的知识点,对案例进行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