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模式的演变及评析
近年来,为了跟随金融行业改革的步伐,成为现代金融机构,各城市商业银行都积极探索重组发展模式。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多样性决定了重组模式的多样性。不少银行在经历了资产置换、增资扩股等单体内改造重组后,也在努力展开多样化的单体间改造重组模式,这些模式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商行 重组 模式
自2004年银监会发布《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明确鼓励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进行联合、并购及跨区域发展以来,各地城商行纷纷实施重组改造,通过增资扩股、资产置换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化解历史风险,提升公司治理和内控能力;不少城商行还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联合并购、跨区域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回顾历史,我国城商行重组的历程可谓循序渐进,大多数银行完成了单体内的改造重组,部分银行顺利进行了单体间的改造重组,少数银行甚至成功实现跨区域经营发展。
单体内改造重组
单体内改造重组是指单个城商行内部进行的一系列改造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解除包袱、化解风险。目前城商行采取的单体内改造重组模式主要是资产置换和增资扩股。
(一)资产置换
资产置换是指地方政府以优质资产置换出城商行一定金额的不良资产,从而帮助城商行消化历史包袱,提升资产质量的模式。由于城商行背负着巨额的历史不良资产包袱,在盈利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单靠自身来化解历史包袱,显得十分艰巨。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所进行的资产置换是城商行顺利化解历史包袱的关键。以湖南长沙市商业银行为例,其成立之初不良贷款率高达60.43%。2003年,该行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将长沙新世纪体育中心附属设施6个项目的8亿元优质资产置入长沙市商业银行,使其不良贷款率降至3.8%。此外还有以山东青岛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采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置换不良资产,以及以山东威海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效仿四大国有银行采用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优质贷款置换不良资产的模式等。资产置换通常是城商行重组起步阶段采取的主要模式,为其消化历史包袱,提升资产质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增资扩股
充足的资本金意味着银行能经受较大的风险,为储户提供更大的利益保障。由城市信用社演变而成的城商行大多数都面临资本金不足的难题。为此,城商行纷纷进行增资扩股,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自身实力。
1.引进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是指投资的意图是以长期投资而非短期套利或控股为目标,理解并支持银行业应遵循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和战略,并能为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某方面(如管理、技术等)的帮助和支持的投资者(李晓华,2004)。城商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案例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出资2.12亿人民币,享有上海银行5%的股份。目前,上海银行、西安银行、齐鲁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等15家银行成功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陆跃祥等,2010)。引入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国际战略投资者,城商行不仅能及时补充资本金,还可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以某城商行与境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