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作者:谢虎成 曾哲
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6年第10期
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公布,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构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立足核心素养设计校本课程
以核心素养统领学校的课程建设,要统筹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关系,实现顶层设计、功能互补。学校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人,必需具备适合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学生又是从过去而来的生命,学校教育就必需顾及学生的现实基础。校本课程的设计要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依据和出发点,同时要关注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学生基础,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第一,校本课程的设计应避免与国家课程重复,要针对国家课程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空白点、薄弱点来补充和完善,不要面面俱到,漫无边际。第二,要结合学校的历史和原有的课程基础,厘清它们和核心素养的关系,彰显校本特色。第三,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和现实基础设计课程,不要好高骛远,片面追求高大上。 1.立足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国家课程注重基础和全面,强调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知识本位的倾向,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当担、健康生活和实践创新等方面较为薄弱;校本课程注重活动,强调实践和综合,主要通过活动课的形式丰富学生体验,增进社会参与,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培养学生责任当担、健康生活和实践创新三大素养为核心,确立了以“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现代公民”的课程目标,开发了“致远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将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放在首位,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鲜明体现了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求。 2.立足学校历史,传承学校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