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传播与文化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2:48: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观看《传媒万岁》 ?

第三章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界定

?大众传播解释为大众媒介与受众之间意义共享的过程。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在现代化的印刷、银幕、音像和广播等媒介中,通过公司化的

财务、产业化的生产、国家化的管理(集团化管理)、高科技、私人消费化的产品等形式,向某种未知的受众(不确定的大多数)提供信息和休闲式娱乐的过程”。

?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大众传播经常与大众传播媒介混在一起。将其理解为报纸、广播电

视、杂志、网络等。有时还包括书籍、流行音乐。

?1、大众传播的特性

?(1)组织化、职业化的传播者

?我们知道大众传播是一种有机构、有组织的、职业化的传播活动。传播过程需要有专门的

技能。期待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的过程。

?组织化的程度在于传播者的信息必须是经过组织,或者叫机构才能传播。这种传播是有媒

介立场的传播。

?(2)广泛、公开、快速、连续的信息传播

?是职业传播者使用大众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广泛、迅速、按时连续地

传播信息。

?从“生产”过程看,大众传播的过程包括生产供大众和私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和娱乐产品,也

生产需要这些产品的人数(收视听率)。从其公开性讲,大众传播体现出公众的知情权和信

息使用权,因此,真实、客观、公正成为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3)接受者人数众多,背景各异

?从其预期效果看,大众传播的产品作为消费品与物质消费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在任何的

消费过程,都会影响人们的观念,价值、信仰与社会共识等。因此,尽管大众媒介的产业化生产越来越倾向娱乐化、商业化,人们依然有理由限制这种媒介被利益集团操纵,放弃社会责任。

?(4)传播者与接受者利益诉求的异同

?传播者与接受者不直接发生信息交换行为,他们彼此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目的,也有不

同的利益诉求。信息在传播过程可能根据传播者与接受者彼此的社会默契决定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范畴。也可能根据支配传播过程的市场需要进行操作。

?首先存在着接受者的信息需要,接着出现为满足信息需要的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传

播者是职业传播者,他们隶属传播机构,是传播机构雇用的职业人员。他们靠传播信息的职业获得社会地位和相应报酬。

?在信息传播市场化运作下,传播者与接受者彼此直接的共同性发生了变化,市场的需要通

过媒介的传播试图潜移默化成接受者的需要,接受者的需要决定媒介的产品,正在逐渐改变成媒介制造接受者的需要。

?大众传播媒介的产业性质 使“产品-信息”出售后再生产出收视率、收听率和阅读率,接受

者成了消费者。

?当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工业(或者叫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时,对“艺术-精神”的反叛表现在

两个层面:一是在技术(传媒)意义上的对艺术真义的瓦解,追求同质化、大众化、娱乐化和感官刺激;二是着眼于社会的“文化工业”生产的逻辑,“机械复制”改变艺术的本质——独

搜索更多关于: 传播与文化教学大纲 的文档
传播与文化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bt9e0dyr11od1e2lz3m_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