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据图分析回答:
(1)实验一中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___________;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叶绿体中ADP、C3和C5中___________的量会短时间增加。
(2)实验一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实验二结果看,若单独种植A、B两种植物,种植密度过大,则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答案】 (1). B植物 (2). 少 (3). ADP和C3 (4). 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与植物叶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 (5). B植物 (6). B植物的光饱和点大于A植物,B植物比A植物更适于生活在强光下;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B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A植物大 【解析】 【分析】
据图1分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图中密闭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是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致,分析题图曲线可知,与A植物相比,B植物的密闭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降得更低,说明B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低浓度二氧化碳。分析图2可知,纵轴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因此表示的是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植物A的光的饱和点较低,植物B光的饱和点高,因此A植物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弱光,可能是阴生植物,B可能是阳生植物。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一中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是B植物。图1显示,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时,A、B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是相等的,但是从图2中光照强度为0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可知,A植物的呼吸速率低于B植物,根据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知,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少。实验过程中,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也随之减弱,因此叶绿体中ADP、C3量会短时间增加,而C5量会短时间减少。
(2)实验一中,一段时间后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不增加也不减少,说明此时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与植物叶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
(3)根据图2分析已知,B植物的光饱和点大于A植物,B植物比A植物更适于生活在强光下。因此若单独种植A、B两种植物,且种植密度过大,则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B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A植物大。
5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明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进而判断图1能够利用低二氧化碳浓度的植物的种类以及图2中两种植物对光照的需求。
8.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___________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______。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正常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
(4)某糖尿病患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该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兔疫导致的。
【答案】 (1). 低血糖 (2). 肝糖原分解加强,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加快 (3). 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4).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5). 自身免疫 (6). 细胞免疫和体液 【解析】 【分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
(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详解】(1)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分别具有降血糖和升血糖的作用,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会明显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使得血糖浓度上升到正常水平。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而降低血糖浓度。
(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先注射胰岛素
6
观察小鼠的低血糖症状,再注射葡萄糖看看小鼠的低血糖症状是否会消失。
(4)根据题意分析,该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了攻击自身成分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该病为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兔疫导致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产生和生理功能以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点,明确抗体是体液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
9.光裸的岩石上生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棵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裸的岩石上生长出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灌木阶段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___________等生态功能增强,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2)森林中的植物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研究人员对灌木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在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由此说明___________。
【答案】 (1). 初生演替 (2). 信息传递 (3). 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4). 年龄组成只能反映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的数目变化 (5).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析】 【分析】
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1)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光裸的岩石上生长出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根
7
据题意分析,研究人员统计出了三种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但是年龄组成只能反映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的数目变化,因此不能判断出在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 (3)根据题意分析,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群落的演替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区分群落和种群的特征,明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0.有人从一个野生型红眼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了朱红眼(a)、亮红眼(b)两个隐性突变型个体,已知a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但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现利用纯合亮红眼雄果蝇和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结果,亮红眼突变基因b___________(填“在”或“不在”)2号染色体上,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该杂交实验中纯合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2突变型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2)若该果蝇的正常刚毛(D)和小刚毛(d)、裂翅(E)和直翅(e)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正常刚毛裂翅、②正常刚毛直翅、③小刚毛裂翅。假设D/d、E/e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___
【答案】 (1). 不在 (2). F2性状分离比接近9:7,是9:3:3:1的变式,a、b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 aaBB (4). 4/7 (5). 选择②×③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正常刚毛/小刚毛、裂翅/直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或选择②×③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个体的表现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一组子代为正常刚毛裂翅雌:正常刚毛直翅雄=1:1,另一组子代为正常刚毛裂翅雌:小刚毛裂翅雄=1:1,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或选择①雄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