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
学习目标: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内容:
一、区域农业发展一般思路
1.定方向: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因地制宜调整__________和空间结构。
3.目标:形成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_____、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持续发展 二、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
1.区域发展的条件与区域特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纬度偏高,较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 思考: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
(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区域自然特点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__________气候,南北温差较大,__________; 河流—有__________汛,流量较____,水流平稳,结冰期____(除辽河);
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_____、有机质含量____;
生物—________资源丰富。 特:沼泽—三江平原—湿地 东北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 (1)地形土壤条件及土地资源:
第1页 共3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条件:适宜,__________,可一年一熟,多种经营—_______条件是劣势,也是优势??? (3)森林资源:________
(4)草场资源: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丰富优质 (5)渔业资源:拥有较大沿海_______,淡水湖泊和水库 探究: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有利:
1)_______充足,______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农产品品质佳;
2)农作物_________少;
3)有机质易积累,分解和淋溶作用弱,土壤_______; 4)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_________,改善土地墒情。 不利:
1)农作物种植品种有限; 2)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3)春秋多__________;
4)长冬无法放牧,要解决好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 探究
东北大米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社会经济条件 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机械化生产,是我国主要商品农业基地之一
_______资源丰富;________水平高;地区专业化生产——经营规模_____,人均耕地多——商品谷物农业。 工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总——一个比较完整成熟的经济区。 农业布局特点 2.发展中的问题
自然---________不足,低温冻害;
农业生产比较________,耕地破坏严重;__________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开垦_________,破坏湿地环境;大规模开发,__________严重;农产品__________不适应市场要求。
第2页 共3页
3.可持续发展措施
①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②改善__________; 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⑤推进__________过程。 开发方向-因地制宜: 平原耕作农业区:
种植业:__________基地建设; 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
山区--森林林业、特色产区;天然林保护;立体开发、特色化—原料型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转变。
西部草原畜牧业区——生态农业和______畜牧业---集约化、生态化。
第3页 共3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