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受到有效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同一条神经干中不同的神经纤维兴奋性不完全相同,且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发生改变,兴奋以一定的速度在神经干表面传导,神经兴奋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纤维的完整性。 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了解测定不应期的方法和原理,并加深对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
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一次兴奋产生后,
必须经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变化后,兴奋性才能恢复。本实验中先给一个条件刺激,再用另一个检验刺激在兴奋的不同时期给予刺
激,检查神经对检验性刺激反应的兴奋阈值及所引起动作电位的幅度。即可观察到神经组织兴奋性的变化过程。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并浸在任氏液中,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实验。 2.连接仪器,设置实验参数,观察并测量神经干的不应期。
实验结果:(见图) 分析讨论:
1.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在三方面达一定值,即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刺激持续时间及强度/时间变化率,本实验固定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用连续两次同样的刺激作用神经干,观察第二次
刺激能刚好能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时间即为绝对不应期,第二次刺激刚好能引起相同大小的动作电位则可测出相对不应期. 2. 一条神经干中有无数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膜特性也不完全一样,故兴奋性不同,阈值各异,而本实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干中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表现,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双相动作电位幅度也增大. 3.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需要神经具有生理完整性,即结构和功能完整,
4. 神经干结扎棉线不要留得太长,以免引起干扰信号,调整接地电极的位置可减小刺激伪迹的干扰作用,如果实验中未能引导出动作电位曲线,可检查以下项目::(1)坐骨神经干在分离过程中是否损伤(2)刺激电极的极性是否接反(3)引导电极是否接上或神经标本是否与引导电极接触良好(4)记录系统灵敏度是否调到一定大小。
实验结论:兴奋性的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一)、备的标本尽可能长些,避免损伤。 (二)、标本不能接触屏蔽盒或发生折返。
(三)、制备标本时要经常向神经干滴加林格液,保持标本湿润,但屏蔽盒内不可积液。
(四)、电刺激强度要逐渐增加,找到最大强度后再向下调整刺激强度至波形最佳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