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事业单位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5) (1~3/共3题)一、注意事项
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二、给定资料
1.在生活压力下,很多上班族既担心收入增长的速度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又纠结于行业收入有别,自己“被平均”、“被增长”。收入差距拉大,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现实焦虑。
来自安徽农村的王素芬是苏南一家电子装配制造企业的产业工人,这两年,公司连续加薪,月工资从1500多元涨到了2000多元,但最忙的时候,每天加班加点工作,月收入也只有2500多元。
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13年一季度,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66元,苏南经济发达地区还会高一些。
“我不期待每月六七千元的高薪,可是,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根本融入不了城市生活。”是返乡,还是留下来?小王陷入了两难。 不仅产业工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城镇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低,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拉大。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强势拥有国有资源,其资源控制能力、市场份额以及市场话语权(主要是商品定价能力)远高于一般企业,在财富分配格局中明显占优势地位。一些所谓优势行业,比如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甚至更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仅为非私营单位的61.5%,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是3.96:1。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占全部就业人员41.2%的制造业、建筑业就业人员,其年平均工资不仅低于金融业的8.97万元,也比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低0.51万元、1.03万元。
由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一些机构钻制度空子,打政策“擦边球”,通过权力寻租等非公平因素,拉大收入差距,也加重了部分群体的焦虑情结。 “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如单位一套房。”6年前,大学毕业的周妍与北京望京一家外企签订了工作合同,虽然工资不低,但没有住房,一直租住单位附近的一套小居室。同学王姝进入了一家国有单位,工资比周妍低一些,但王姝一上班,就以低于市场1/3左右的价格,分到了单位“团购”来的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
几年下来,虽然周妍的月薪还是比王姝高一些,但由于房价上涨,王姝的家庭财富已相当于周妍的两三倍。
和周妍一样,不少在城市打拼的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财富,却在无形中输给了靠“财富致富”的人。“有房子,还是没有房子”、“有一套房,还是几套房”,已成为家庭财富的最大差别。
2.大专毕业后,陈力扬进入山西太原一家国企,成为一名设备维修员。不过,他虽然走的正规招聘途径,最后签合约时,却是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5年来,虽然工作稳定,他还是感觉到了自己与正式编制员工的差距。
陈力扬和正式工承担的工作完全相同:白班、夜班倒班上,半个月轮换一次,但他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正式工比他高出1000多元。
陈力扬说,除了收入有差距,他和正式工的保险也不一样。作为劳务派遣工,他的保险是三险一金,而正式工全部是五险一金。“整天和机器设备打交道,却没有工伤保险,万一工作中出点啥问题呢?这很让人担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达3000万人,主要由农民工、城镇失业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