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 不同姿势的作业 1.坐姿作业
坐姿作业适合于长时间操纵、控制精度高或需要四肢共同操作的场合,用于轻体力的工作性质。 坐姿作业的优点是,操作稳定、身体位置平衡,可减轻疲劳。
缺点是长时间的坐姿,尤其是不正确的坐姿,对腰部有不利影响。
1.坐姿作业
2. 立姿作业
立姿作业适合于频繁的、短期的、中体力或重体力的作业。
立姿作业的优点是作业区域大、便于肌肉施力、作业者的体位容易改变。 缺点是相对于坐姿容易疲劳。
3. 坐立交替作业
坐立交替作业常用于同时要求坐和立两种作业姿势。
例如,既要求坐姿的稳定体位以提高操作的精确度,又要求体位易于改变的作业方式。
坐立交替的作业姿势有利于人的健康和减轻局部肌肉疲劳,是优先采用的作业姿势。 4. 特殊人群的空间设计
在空间设计中,还要考虑一些特殊人群,如残疾人等。
脊柱的生理 结构图
6. 座椅的设计 6. 1.与座椅相关的人机工程因素 1. 脊柱问题
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首先是从脊柱的生理特征提出的。仔细分析可见,坐姿与立姿时,脊柱变形主要发生在腰椎处,腰椎部位由立姿的前凸变形为坐姿的后凹。为了解决坐姿脊柱的问题,人机工程提出了,靠腰设计的解决方案,即在腰部提供一个支撑,以减少脊柱向后凹的变形,称为直腰坐姿设计原则。
靠背的倾角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到椎间盘和背部肌肉。
椎间盘常见病变
2. 肌肉问题
座椅设计第二个方面的研究来源于对坐姿肌肉负荷的研究。直腰坐为一种肌肉静态施力状态容易引起肌肉疲劳,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采用放松的坐姿,而直腰坐只能保持一段时间。因此,减少肌肉疲劳也是一条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原则。
3.坐行为
考虑坐的行为是座椅设计的另一条人机工程原则。
办公人员的习惯坐姿
第四章 . 人的感觉系统 1. 神经和神经传导 1. 1. 概念 1. 神经元
神经元也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对于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髓鞘和突触小体等组成。 2. 神经传导
神经传导通过神经元来完成的。神经元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即神经元可以接受刺激,并且传递信息。神经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 3. 神经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可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在脊柱中的脊髓和脑,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脑的三个主要部分及其机能
前脑:记忆、学习、意识、知觉、思维; 中脑:自律控制,如内脏器官的自律控制; 后脑:人的生命保障系统。 4.感觉的规律
感觉是从感受器开始的。感觉器官对光、声音、压力、气味等物理刺激比较敏感,并把这些
物理刺激转化为电信号。如果电信号足够强,能够不断激活神经元,那么这些信号就将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引起知觉过程。
2. 听觉
2. 1. 声音的物理特征
声音实际上是通过空气等弹性介质从声源传到人耳里并能被人耳听见的压力变化。
声音的三个基本的特征
振幅:反映声波变化的大小,也就是声压。声压是决定声音强度的主要因素。一般采用分贝(dB)作为声音强度的标志。 波长(频率):频率越快,波长越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正常年轻人可听声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Hz。
波形:声音变化的时间函数。
2. 听觉
2. 2. 声音的心理度量
响度是声音强度的心理度量(声强、振幅);音高是声音频率的心理度量(声频、波长);音色是声音性质的心理度量(波形、能量分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