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体工程学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6:15: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在“等响线”上的声音的响度都是一样的。如声强为60dB、音频为1000Hz的声音,它与声强为78dB、音频为50Hz的声音的响度是一样的。 听觉阀限指人能听到的最小响度的界限。

音高反映的是音调的高低,它主要由声频决定。 2. 3. 人的听觉特征 1. 声音的掩蔽

人总是在一定的噪声环境中接收声音信号。这导致声音掩蔽效应,即指声环境中的一个声音成分使人耳对另一个声音成分的感受性降低的现象。(移动电话的铃声设计就需克服声音掩蔽效应。)

2. 听觉的时间特性

人耳不能立即对声音作出反应,大约要花0.2-0.3秒的时间来“形成”声音。

3. 听觉的差别感觉

作为听觉信号,其声音必须是可辨认的。(移动电话的不同铃声。)

响度等值线

3. 视觉

3. 1. 光的物理性质

光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电磁射线。绝大多数电磁射线——如X射线、红外线、紫外线、短波等——是不能被人的眼睛所看到,可见光事实上只是电磁射线很小的范围。 (有许多存在却看不见的事物。)

光可以分解,也可以混合。它与声音的不同在于,当不同的声音混合时,我们听到的是不同的声音;而色彩混合时,则产生新的色彩。

按照光的三原色原理,任何光的颜色都可以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而成。

3. 视觉

3. 2. 光的心理反应

照度——落在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亮度——从物体表面发出的和反射的光通量;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明度只应用于非定量的对光的生理感觉和感知。

一个给定目标亮度在不同的场景中可以引起不同的明度感觉。Wertheimer-Benary错觉/White错觉

明度不仅取决于物体照明程度,而且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如果我们看到的光线来源于光源,那么明度决定于光源的强度。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来源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那么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光源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人对光的知觉部分决定于光的性质。比如光线强的时候,感觉物体更亮。但是,人对光的知觉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色彩知觉的恒常性,白天和晚上的光线发生变化,但我们看一部蓝色手机却依然是蓝色。)

人对色彩的知觉和一定背景下的物理刺激有关。

3. 视觉

3. 3. 光的生理效应 1. 色彩的生理效应

颜色刺激能对人的某些生理过程发生一定影响。

例如红、橙色有提高人的兴奋水平和助长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的作用,而青、蓝、绿等色调则有使人趋向宁静和减缓心率的作用。 2. 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对冷暖、轻重、远近、大小、味道浓淡等各种感觉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比如色彩有暖冷色的区分,红色橙色通常归为暖色,蓝色、绿色、青色则归为冷色。

另外色彩还表达某种意义。如红色可以表达出危险、火、爱、刺激、停止等方面的意义,白色则表达纯洁、雪、死亡等方面的意义。

色彩会影响人对物品的爱好度,人们选择某些产品时,色彩的影响往往大于形态的影响。

3. 视觉

3. 5.眼睛的结构

人的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其作用各不相同。圆锥细胞起明视作用,容易觉察颜色、明度和很细微的东西。圆柱细胞起暗视作用,它不能觉察颜色,但对光的感受性敏感,也能够觉察一定细节的东西。

视野可以分为三个区域:清晰视野区、中视野区和外视野区。

在清晰视野区,可以看见细微之,但范围很小。在中视野区,物体看起来已经模糊不清,但能觉察运动和对比鲜明的物体。在外视野区,只有运动物体才可以引起注意。

3. 6. 视觉过程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投射到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接收到的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向中枢大脑。在这个过程中,视像信息并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的转变成相同的电信号,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的信息被舍弃,有的信息被加强。大脑接收的是已经预先处理过的被认为是重要的信号。

3. 视觉

3. 6. 眼睛调节

在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时,眼睛可以进行调节变化,以保证视网膜上获得清晰的视像。眼睛的调节包括水晶体调节和瞳孔调节两方面的内容。 1. 水晶体调节

看远物时,水晶体成扁平状,曲率半经增大,折光能力减小。看近物时,水晶体厚度增大,曲率半经减小,折光能力随之增大。 2. 瞳孔调节

瞳孔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控制视网膜的“光通量”。除此以外,瞳孔的大小还和物体距离、情绪及疲劳等因素有关。 3. 7.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就是空间知觉,它指人用二维空间的视网膜来知觉三维空间的能力。

也有研究认为,视觉深度知觉是学习的结果,它取决于是否熟悉物体的大小、透视、阴影和运动速度等所谓“深度线索”因素。

搜索更多关于: 人体工程学1 的文档
人体工程学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c02t8g0m29y6ym8bcx8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