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由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咏主持的《幸运52》你喜欢看吗?下面的问题类似于李咏主持该节目时设置的问题.其中答案正确的是( ) A B C 问题 厨房里常用的一种物质,可以用它来发馒头,也可以做洗涤剂 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日常生活中可用来调味 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气态化合物,也是农村沼气池中有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容易充分燃烧,是清洁能源 一种氧化物,它既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又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但都不生成盐 B.B正确 C.C正确 D.D正确 答案 他是烧碱 它是葡萄糖 它是甲烷 D 无这样的氧化物 A.A正确 2.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A.通过用磁铁吸引区别粉末状的铁和四氧化三铁 B.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NaCl和泥沙 C.通过观察在空气中的变化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 D.用高锰酸钾溶液检测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既可节省石油资源,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已知乙醇(C2H5OH)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生成了H2O、CO2、 CO,若测得生成物中碳元素质量为7.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A.1.8g
B.13.8g
C.16.2g
D.5.4g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混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5.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 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6.如图为为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两支试管同时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
B.对比试管1、2中的现象可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D.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这一结论的实验是:试管1中的白磷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7.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干冰、③水银、④不锈钢、⑤冰水混合物、⑥高锰酸钾、⑦液氧,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混合物:①③④
B.氧化物:②⑤
C.单质:③⑦ D.化合物:②⑤⑥
8.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B.金刚石和C60物质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不锈钢和锰钢的主要性能不同,是因为组成元素种类不同
D.钠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钠原子和氧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
9.2019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失火,文化损失惨重令人痛心。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
B.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锅内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10.检验一瓶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下列不能用作检验试剂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酚酞试液 C.盐酸
D.氯化钡溶液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C.氨态氮肥与碱(氢氧化钠)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产一种白色固体
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酸溶液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物 1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O2N表示两个二氧化氮分子 B.2Fe表示两个亚铁离子 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C60表示有60个碳原子
14.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l,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 A.15∶16
B.15∶14
C.5∶4
D.15∶8
15.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但不知它们分别对应哪条曲线。根据以下信息:
2+
+
(1)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
(2)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 (3)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Y代表丙
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
C.t2℃时,分别将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X析出的晶体一定比Y多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二、填空题
16.古籍《世本》中有“夙沙氏煮海为盐”的记载,开创华夏制盐历史之称先河。
已知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递增质量如下表(表中为每升海水析出各种盐的质量,单位g/L)所示: 海水密度(g/mL) 1.20 1.21 1.22 1.26 硫酸钙 0.91 0.05 0.015 0.01 氯化钠 3.26 9.65 2.64 氯化镁 0.004 0.01 0.02 硫酸镁 0.008 0.04 0.02 溴化钠 0.04 (1)获得食盐晶体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原因是______。 (2)往海水样品中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浮渣,则海水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海水浓缩过程中,最先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_____溶液。
(4)海水密度从1.20g/mL浓缩到1.22g/mL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标号)。 A 各种盐的溶解度减小
B 海水中溴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 C 析出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5)可将氯气通入溴化钠(NaBr)溶液中,生成溴(Br2)和氯化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17.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8.实验室现要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
(1)经计算,需要___g氯化钠固体。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如图的___(填字母)。
(2)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___(填字母),溶解时需要用到a和___(填字母)。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 f.药匙 g.蒸发皿 (3)取上述溶液10g配制成5%的NaCl溶液,则加水的质量应___1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简答题
19.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
______。
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材料有关的问题。
(1)硬铝片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
(2)与金属 X 有关的反应:①2Al + 3XCl2=2AlCl3+3X②X + CuSO4=XSO4+Cu,由此可知X可能是什么金属?(用化学式回答) 四、实验题
21.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及实验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向 b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色。 ②由图二可知:图一烧杯中盛放的原溶液是_____,判定该反应发生的依据是_____。
③实验滴加试剂过程中,若把烧杯里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发,得到白色固体,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证明该反应发生;若往烧杯里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_____,能证明该反应发生。 ④a、b、c 三处对应溶液所含 NaCl 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 五、流程题
22.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