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0~50s,发生稀盐酸与Al2O3的反应 C.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C.t1℃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D.t1℃时,向7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3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8.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操作 向浸没在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50℃时,将33gKCl固体加入10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向盛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倾倒NaOH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现象 白磷可以燃烧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塑料瓶变瘪 结论 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20℃时,KCl的溶解度为33g 该气体可能是H2、CH4或CO CO2能被NaOH溶液吸收 B C D A.A B.B C.C D.D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KCl 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B.CuO 固体(Cu)——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
C.HCl 气体(H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Na2SO4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 Ca(OH)2溶液,过滤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C.反应物甲、乙的质量比为8:9 D.生成物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1.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D.曲线②中b点表明反应已经结束
12.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氢不能导电
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13.有形状相同的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合理的是( )
A.金属的活动性B>A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14.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关于滤渣和滤液有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
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 ②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④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5.在M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0%,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