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4:28: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环之间居住用地最密集地带,并串联了火车北站、火车东站、火车南站三大 交通枢纽,并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市域轨道交通的放射线大多数线路相交 9 号线一期:全长27.5km,共设车站14 座。9 号线是位于中心城3、4 环

间的市域快线环,一期工程起于与4 号线的换乘站十陵站,串联了东部副中心、 南部CBD 以及双楠片区。

10 号线一期:全长10.2km,共设车站5 座。10 号线是连接中心城和双流 机场的快线。起于与3&7 号线的三线换乘站红牌楼站,向南连接双流机场。远 期延伸至花源、花桥片区及新津主城区。

8 号线预留线:全长36.1km,共设车站27 座。8 号线是一条东北—西南向 的预留控制线。北起龙潭乡,向西南方向串联十里店,万年场、倪家桥等居住 集中片区后下穿永丰立交与5 号线设换乘站,并向西南方向延伸至双流的大学 园片区及临空经济区。 3.3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3.3.1 规划目标及覆盖范围 1、规划范围与年限

成都市上一轮轨道交通编制年限至2015 年,根据轨道交通实际的建设情

况,一方面满足成都市的交通需求,另外一方面保持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 展,保证土建施工的连续性,本次规划起始年限确定为2012 年,根据工期安排, 考虑与城市2020 规划目标实现的一致性,规划期确定为2020 年。 2、近期建设方案和实施安排

2012-2020 年近期建设方案涉及项目如下:

1 号线南延线二期(广都北站~麓山站):线路长3.3km,设车站2 座。 3 号线北延线(天回镇南~红星站):线路长13km,设车站8 座。 14

3 号线南延线(红牌楼南站~城铁双流站):线路长17.3km,设车站10 座。 4 号线西延线(公平站~大学城站):线路长9km,设车站6 座。 4 号线东延线(沙河站~西河镇站):线路长9.9km,设车站5 座。 5 号线一期(毗河站~大成二街站):线路长34.3km,设车站28 座。 6 号线一期(川师影视学院站~生物研究所站):线路长21.2km,设车站 20 座。

7 号线(火车北站~火车南站~火车北站):线路长38.8km,设车站29 座。 9 号线一期工程(十陵站~西区大道口站):线路长27.5km,设车站14 座。 10 号线一期(红牌楼南站~航空港T2 站):线路长9.7km,设车站5 座。 各条线路的工程概况如下: 1、延伸项目概况

(1)1 号线南延线二期工程

1 号线南延线二期工程为1 号线在天府新城三期范围内的延伸线,全长

3.3km,按地下敷设;共设地下车站2 座,站间距为1.2km,南延线建成后与1 号线首期工程贯通运营。

(2)3 号线二期工程(3 号线南、北延线)

二期全长30.3km,其中北延线13km,为高架线敷设(天回镇南~红星站); 南延线17.3km,高架线占3km(龙桥路站~双流北站),标准地下线占14.3km (红牌楼南~龙桥路站,双流北站~城铁双流站)。设停车场1 座,2 座主变电 所及相配套的车辆和机电设备,建成后与3 号线一期贯通运营。 (3)4 号线二期工程(4 号线东西延线)

4 号线二期工程分西延线和东延线两部分。二期全长18.9km,全线共设车 站10 座,其中高架车站7 座,地下车站3 座,设停车场一座。其中西延线长 8.9km,地下浅埋线6.15km(公平站~南熏大道站),标准地下线2.75km(南 熏大道站~大学城站);东延线长10km,地下线占5.9km(沙河~十陵),出十 陵森林公园后,线路采用高架敷设共4.1km(十陵~西河镇站)。 2、新建项目

(1)5 号线一期工程

5 号线一期工程全长34.3km,共设车站28 座。平均站间距为1.25km,最

大站间距为2.28km(毗河站~九道堰北站),最小站间距为0.76km(五块石~ 城北客运中心站)。其中,二环内平均站间距1.14km,三环内平均站间距1.17km, 外围组团内平均站间距为1.4km。设综合维修基地1 座、停车场1 座,3 座主 15

变电所及相配套的车辆和机电设备。 (2)6 号线一期工程

6 号线一期工程为中心城南北向的填充线,一期工程全长21.2km,共设车 站20 座。平均站间距为1.1km,最大站间距为1.91km(城东客运中心站站~ 生物研究所站),最小站间距为0.78km(二环交大路口站~小花园站)。其中, 二环内平均站间距1.07km,三环内平均站间距1.06km。 (3)7 号线工程:

7 号线线路全长38.8km,设车站29 座,其中换乘站17 座,有两站(沙河

堡站、红牌楼南站)是三线换乘站。最大站间距2.086km,最小站间距0.913km, 平均站间距1.338km。设车辆段1 座,3 座共享主变电所及相配套的车辆和机 电设备。

(4)9 号线一期工程

9 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7.5km,采用地下线的敷设方式,地下车站14 座。

设与10 号线共用的综合维修基地1 座,2 所共享主变电所及相配套的车辆和机 电设备。

(5)10 号线一期工程

一期工程线路长10.338Km,设车站5 座,其中换乘站4 座,最大站间距:

3605.8m,最小站间距:1020.0m,平均站间距:2584.5m。最小曲线半径350m。。 2、车辆段及综合基地

2020 年运营线网的车场功能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2.3-11 2020 年运营线网车场功能分布一览表

线路 长度(km) 车场 规模(公顷) 备注 皂角树车辆段 18.2 既有 1 号线 27.2 华阳停车场 15 规划 洪柳综合基地 35 既有 2 号线 41.9

红光停车场 20 既有 北郊车辆段 30.9 既有 3 号线 49.8

板桥村停车场 17 规划 文家车辆段 33.8 既有 4 号线 41.3

西河停车场 16.6 规划 大丰综合基地 33 规划 5 号线 34.3 元华停车场 15 规划

6 号线 21.2 祝国寺车辆段 32 规划

16

7 号线 38.8 崔家店车辆段 40 规划 9 号线 27.5 新苗综合检修基地 45 规划 10 号线 9.7 新苗综合检修基地 30 规划

3、客流预测

建设规划客流预测结果如下所示。 表2.3-12 推荐方案客流预测总体结果

客运量 平均运距 平均乘车时间换乘系数OD 量 出行结构 指标分析

(万人次/日) (千米/乘次) (分钟/乘次) (万人次)地铁 505.63 8.92 15.3 1.414 357.59 31.09% 常规公交 1120.72 4.95 19.8 1.454 770.78 68.91% 总计 1626.35 6.18 18.40 1.441 1128.37 100.00%

表2.3-13 推荐方案各线客流结果

%) ( 长度 客运量 客流密度 平均运距 客流高峰系数 单向高 轨道线路 峰小时断面

(千米) (万人次/日) (万人次/千米) (千米/乘次) % 万人 1 号线 27.20 64.53 2.37 8.14 11.87 2.60 2 号线 44.00 99.01 2.25 9.68 12.51 2.91 3 号线 49.80 92.08 1.85 10.53 12.87 2.78 4 号线 41.30 68.78 1.65 9.21 13.51 2.60 5 号线 34.40 50.91 1.48 9.09 14.43 1.91 6 号线 21.60 33.05 1.53 6.05 14.32 1.35 7 号线 38.80 67.12 1.73 7.72 13.78 2.03 9 号线 27.00 27.27 1.01 7.39 14.12 1.01 10 号线 10.20 3.56 0.35 8.62 12.23 0.33

4、供电方式

根据成都市城市电力系统规划条件,建设规划初步考虑采用集中供电方案

设置主变电站,对全网主变电站合理布局,成都市轨道交通2020 运营线网规划 拟设置16 座主变电所。 5、主要技术标准 (1)线路

①市区线层次:最高速度80km/h。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450m 以上,困难地段不小于300m;车站不小于 800m。

②市域快线层次:初步建议最高速度100km/h~120km/h。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800~1200m,困难地段不小于400m。 ③最大坡度:正线一般为30%;地下车站纵坡一般为2‰。 17

(2)轨道

轨距:1435mm;

钢轨:正线、辅助线均为60kg/m 钢轨,车场线及试车线采用50kg/m;; 道床:隧道内一般为短轨枕式整体道床,地面线一般为碎石道床;

道岔:在正线及辅助线采用不小于9 号的道岔,车场线采用不小于7 号的 道岔。

(3)行车组织

远期高峰小时最大行车密度不小于30 对/h;

最小行车间隔不小于2min; (4)车辆

车型:地铁B 型车,DC1500V 架空接触网供电。

最高运行速度:80~120km/h。(市区线最高速度采用80km/h、市域快线最 高速度采用100~120km/h)。

外形尺寸:长19.52m(车钩至车钩),宽2.8m,高3.8m。 (5)列车编组

9 号线采用4 辆编组,其余线路均为6 节编组。 (6)车站

有效站台长度为120m;(9 号线按6 辆编组长度预留)

站台宽度按设计客流量计算确定,但岛式站台不小于8m,侧式站台不小 于2.5m(当垂直于侧站台开通道口时的侧站台宽度不小于3.5m); 站台装修面至轨顶面高度为1.04m; 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为1.5m。 (7)结构与防水

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 年。

荷载:车辆荷载按车辆轴重140kN 设计,其它荷载按有关规范取值。

地下车站和人行通道防水等级为一级;区间隧道及其它辅助隧道(含通风 道)满足二级防水要求。

除地震安全性评价另有明确外,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Ⅶ度,设防分类为交 通运输丙类(除控制中心为乙类)。 (8)供电系统

均采用110/35kV 两级电压集中供电方式;

牵引供电制式均采用DC1500V 架空接触网供电、走行轨回流方式。 18

(9)通信

系统设备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ITU-T 建议等有关标准的要求,具有可靠 性高、技术先进、组网简单灵活、易扩容、便于安装、操作和维护等特点。 (10)信号

信号系统采用由列车自动保护(ATP)、计算机联锁(CBI)、列车自动驾驶 (ATO)、列车自动监控(ATS)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完整列车自动控制(ATC) 系统。

(11)综合监控系统

系统集成以FAS、BAS、SCADA 为核心,在车站和中央分别进行信息和 功能集成。

(12)自动售检票系统

自动售检票系统为全封闭式的票务管理系统,拟使用非接触IC 卡作为单程 票、储值票,采用计程、计时票价制。满足成都轨道交通线网内无障碍换乘及 与成都市公交“一卡通”兼容的要求。 (13)通风与空调系统

地下站通风与空调制式采用屏蔽门系统,区间和车站分别设置隧道通风系

统、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大系统)、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小系统)和 冷源系统。

高架车站公共区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设机械通风/排烟系统。 部分线路存在浅埋区间,隧道顶部为绿化带的区域可考虑采用区间隧道顶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c4sf7ykew81m9s40mcz3j4le87mw200jb6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