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百卉含英
一、要求
1、有表情地演唱河北《茉莉花》,并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歌与人民生活、地理背景的关系。
2、欣赏歌曲《好花红》、《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情感。 3、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古琴及古琴音乐的风格。 4、为散文《二月兰》选配音乐并朗诵。
5、通过为陕西民歌《对花》编配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VD机(盘)、投影仪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1、文字、图片材料
有关花卉题材的诗词、散文、图片以及古琴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家画像。 三、教材分析
1、意图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用国让学生聆听、演唱花卉的艺术作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通过学生创编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2、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使其能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法、语言上比较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第1课时
课 型: 唱歌课 教学内容: 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
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以及有感情的歌唱歌曲。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片断,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 (放录音)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学生回答。
板书——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 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选择:A、 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选择: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学生回答)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 老师用钢琴伴奏分声部教唱
(划拍唱-----难点纠正: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
5、声部配合,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赏(放录音)
1、《茉莉花》—江苏民歌。与河北民歌作以比较,看看两者旋律有何不同?风格有何不同?
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片断(合唱版、爵士版、器乐版) (这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其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 3、歌曲: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教学目标:
1、唱好歌曲《茉莉花》(河北民歌)。
2、通过欣赏《茉莉花》和《好花红》等,初步了解五声音阶的结构,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 重点与难点:
重点:唱好歌曲《茉莉花》(河北民歌)。 难点:了解五声音阶的结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