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共育,托起明天的太阳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为此,我校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学校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
有一位教育名家这样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我们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理想情操、价值追求、志趣爱好、个性修养、行为习惯、意志品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两大误区:误区之一是:既然我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的责任就理所当然在学校。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就是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素质和教育孩子联系起来,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是关注孩子素质的多,关注自己素质的少;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少;指责孩子过错的多,反思自己行为的少。误区之二是:我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其它方面可以忽略不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关注文化素质的多,关注道德素质的少;关注身体素质的多,关注心理素质的少;注重结果的多,注重过程的少;注重物质投入的多,注重情感投入的少;期望过高的多,注重实际的少。因此,往往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最终贻误了孩子
的前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提高家长的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改革家庭教育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效果,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这是我们成立家长学校的指导思想之一。
指导思想之二是建立一种信息反馈渠道,形成教育合力。要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不少家长常常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学校和老师,似乎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算尽了义务。有的家长甚至几学期不和学校联系,还有的家长到孩子毕业时还不知道班主任是谁。这种状况充分说明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没有形成一种联系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成为一个整体。我们之所以成立家长学校,就是为了搭建家校联系的桥梁,建立一种信息反馈渠道,以家长学校为媒介,以学校和家庭双向教育为依托,增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为家长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搭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平台,开辟家长发表意见、出谋划策的渠道。校方在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家长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学校的管理,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帮助学校,并和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此外,通过信息反馈渠道,学生在校的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家长,在家里的表现也能及时反馈给老师,这种双向信息反馈可以增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从而共同构成一种动力因素的动力系统。
指导思想之三是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互动机制,形成大德育网络。以大德育观为指导,借助家长学校,拓宽育人渠道,进一步挖掘发挥社区丰富的德育
资源优势,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爱国爱家乡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延伸拓展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整体性和开放性道德教育网络,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协调发展。
我们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学校的教育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让孩子既成才,又成人,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一个工厂百分之一的废品就是百分之一,但一个孩子的成败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我们深刻理解这一点,教育孩子责任重大,功在将来,利在千秋!为此,我们以“服务家长,让每一位家长满意,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办学宗旨,创建了家长学校;成立了学校、级部、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以家委会为依托,利用学校主阵地和主课堂,积极开展“双推双讲”活动,创新办学模式,着重培养家长的育人能力,构建“抓自主教育、促尊重教育、突体验教育”的家庭教育体系,努力开创家校共育的新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规范家长学校建设。
为规范家长学校建设,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搭建家校交流合作的平台,我们从学生家长中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人士,成立了家委会,制定并完善了《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家委会章程》等各种规章制度,规定了家委会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的班级管理体制。通过定期召开家委会成员会议,加强学校与家长会的信息沟通,使每一个家委会成员都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工作计划、教学管理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与效果,并直接参与学校规划、学校重大决策的讨论,以寻求他们的支持,达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共识,努力构
建和完善“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扎实办好家长学校。
1、定期举办讲座。每学期学校都要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专题讲座。目的是使每位家长感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养重教。
2、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学校都要召开家长会,家长学员的参与率都在98%以上,会上家长们首先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其次听取本班任课教师的情况介绍,会后,每位家长还要填写家长意见反馈表,学校把各班家长的意见汇总。 3、开设专题系列:针对我校学生中少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难管教,逆反心理、仇视心里严重的现状,在家长学校和政教处牵头下,组织班主任以各班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摸底造册,定期召开会议,个别交谈,关心爱护他们,及时与离异的父母联系,让他们明白孩子是没有错的,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稳定的教育环境,共同承担教育责任。针对部分顽劣学生,家长学校常年开设纪律、学习培训班,与家长共同探讨转差防差工作,通报情况,特别是实施扬长教育,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向家长放大宣传,使学生及家长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4、大型节日活动系列:节日是很好的教育时机,我经常利用大型节日开展活动,联系家长,宣传学校。每年“六一”,学校都要举行汇报演出,必请家长委员代表,在前排就坐,并安排他们为获奖学生颁奖,以家长身份提要求、提希望。
5、家访系列:为了使家校联系经常化、制度化,学校对每位教师每学期的家访定有任务,定期发放、收交征求意见表。每学期对家长反馈的意见,及时归纳、整理,并让它成为下一学期工作的重要指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