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16.(3分)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17.(4分。答出1点给2分,2点给3分)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⑤详略得当。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以点照面,既完整,又重点突出。 ( 二 ) 童年读书(节选)(18—21小题 20分) 18.(4分) 线索:迷恋读书(1分)
A为了看《破晓记》被马蜂蛰;B为了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头发被烧焦 。(符合要求4分。内容正确但不符合例子要求3分)
19.(4分)作者那时的幸福是因为借到并读完了大厚本的《青春之歌》(2分);看书耽误了喂羊但得到了母亲的宽容(1分)。 20.(8分)
①费尽心机就是想尽办法,写出哥哥不想让我找到书(2分),反衬出作者童年非常迷恋读书(2分)。 ②词语运用”示例:画线句中“悄悄地溜”“远远地看”“伸得长长”“不由自主地靠”这些词语(1分)传神地刻画出“我”抵挡不住书的诱惑,又担心被二哥驱赶的那种既渴望又窘迫的样子(1分).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2分.)
“修辞方法”示例:画线句中“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像一只喝水的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书对我的吸引力,也描写出“我”不由自主地偷看二哥的书的窘态(1分),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1分). 21.(4分,围绕“读书”言之有理即可)
莫言童年迷恋读书,在哪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想方设法读了很多书,而且读得非常投入。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辉煌。我们要向莫言那样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的成才或成功奠定基础。 四、作文(55分)
2018-2020学年七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
轻轻地打开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qí ▲ ,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jué ▲ 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合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 zhù ▲ 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 ▲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子曰:“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5)思念,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写的游子“ ▲ , ▲ ”那般的悠悠乡愁;是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所写的苍茫夜色下被乐声唤醒的无限愁思——“ ▲ , ▲ ”。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3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 (2)三军可夺帅也 ▲ (3)应傍战场开 ▲ ...4.名著知识(4分)
(1)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___▲___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在《琐记》中,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2) 试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说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什么?(2分) ▲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12分)
半个奇遇
①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的那样一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真的很要命,难以言喻且神仙也教
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的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人是靠什么得救的,当你状态极差的时候?
②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竞愤而想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的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就这样,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满目的人,少数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人人都烦别人,人人都嫌人太多。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想到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的情绪一落千文。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
③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的人群之中,被推推搡搡进了车厢,扑面又是纵声喧哗,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天啊,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灭。我备受打击,眼皮都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我在第一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火车还没开动,这么快就进入状态?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惊异之下,忽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又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前,座椅靠背也是收拢坚起的,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态。而整个车厢里,大多数乘客都在挤来挤去,急忙坐下,坐下就急忙敞开双腿,胳膊大幅度横架于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上,急忙打起手机来,高声大气,旁若无人……这不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乘车环境吗?自打我17岁出门远行至今,已无数次舟车辗转,经历无数邻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吗?今天这位自好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我还真第一次碰到。 基于以上所有遭遇,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或许在他,只是安分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节。或许在他,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尊重。验票的来了,邻座结束假寐。不知不觉,我们闲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毫无顾忌的坦率——有些想法、观点、疑感与苦闷,就连对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倒在这刻因萍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了,随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知音,竟以素昧平生来托底。
④邻座先到站,我们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彻底消散。载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仅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似,令我身心焕然一新,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人啊人,我这一辈子,一直都保有儿时天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倒不曾科想, 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光样、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半个奇遇,我也感思于心。 (文/池莉)
5.默读选文,勾画出体现“我”心情的关键词语,填写下表。(4分)
情节 关键词语 (脑袋)昏沉、失败、一落千丈 上车并入座后 破灭、备受打击、惊异、时来运转 与邻座闲聊 继续行程 ② ▲ “我”的心情 郁闷、厌倦、绝望 ① ▲ (状态)极差、(双腿)沉重、 投契、毫无顾忌、坦率、放松、福气,知音 ③ ▲ ④ ▲ 愉悦 6.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4分) ⑴揣摩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
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 .
⑵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
7.“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二)悬浮的局长 (8分)
①手机又急促地响起。楼局长愤怒地扫了一眼,又是技术处汪处长打来的。这个手机号知道的人不多,除非特别紧急,否则,谁也不敢轻易拨打。这次局长到马尔代夫度假,除了几个心腹,没人知道。怎么才到马尔代夫三四天,电话就追过来了?
②楼局长接通了电话。汪处长急急巴巴地说,局长,您总算接……接电话了,事情紧……紧急啊!楼局长没好气地问,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汪处长咽口唾液,您前……前脚刚走,后脚就连……连续下了几天大雨。楼局长鼻子哼了一声,下雨关我屁事!难道局里被淹了?那倒没有,汪处长又咽了口唾液,可是,大雨淹了好多农田和民舍,几千人受灾。楼局长不耐烦地打断了汪处长,别啰里啰嗦,你就直说,跟我有什么关系?汪处长舔舔嘴唇,是这样的,受灾之后,各个部门领导,都亲自上了抗洪一线,这几天媒体上到处都是领导们亲临一线的报道,我们局不能没有动静啊。对啊,这种时候,自己作为局一把手,可千万不能临阵缺席。楼局长心一紧,放缓了语气,对汪处长说,那就赶紧照老办法处理一下嘛。汪处长连连点头,黄、牛、朱副局长一起去了,我们也抓拍了他们在现场的照片,效果很好。楼局长哈哈乐了,那就好,你们再处理一下,不就结了?
③楼局长刚刚悬起的心,又放了下来。这不是什么难事。那次,上级来检查基层安全生产情况,除了听取汇报,还要求提供领导重视现场检查督促的图片资料。局领导平时都很忙,哪有时间亲临现场和工地?补拍是来不及了,情急之下,还是办公室的小汪想了个妙招,在资料库里找到几张某施工现场和工地的照片,然后,将楼局长和黄副局长等人参加剪彩的照片,进行了处理,PS在了施工现场和工地的照片上。你还别说,这个小汪的电脑PS技术,那可真是一流,完全看不出处理过的痕迹。事后,楼局长决定加大对新技术的重视力度,新成立技术处,配置了苹果电脑、照相机和最新的软件,提拔小汪当了处长。
④汪处长不负重望,将技术处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尤其让楼局长深感满意的是,汪处长苦心建立起来的数据图片库。这个数据图片库里,都是楼局长的照片:有局长蹲在机床前,和汗流浃背的工人聊天的;有局长挽着裤脚,站在地头和老农拉家常的;有局长戴着安全帽,在施工现场挥手指点的……为了拍摄这些照片,汪处长请来了市里最好的摄影师和化妆师。作为演员的楼局长,也是演得惟妙惟肖。自从有了这个数据图片库,无论是报纸,还是内部通讯,需要楼局长什么样的照片,只要将数据图片库里对应的楼局长影像调出来,再PS到所需要的场景中去,楼局长就出现在了任何需要他出现的场合。楼局长的名声和威望,随着数据库的建立和运作,而逐步确立并远播。
⑤那赶紧照老规矩去办吧。楼局长叮嘱汪处长。汪处长吸了吸鼻子,懦懦地说,是这样的,数据图片库里唯独没有您在水中的照片,我也难为无米之炊啊。楼局长一听,呵呵笑着说,这还不简单,我正躺在马尔代夫的海滩上,我这就到海里去,拍张照片,然后用彩信发给你,不就行了吗?
⑥第二天该局的官方站上,刊发了一张楼局长和黄、牛、朱副局长等领导亲临抗洪一线抢险救灾的照片,照片中,几个局长站在水中,组成了一道人墙,阻挡着涛涛洪水。这张照片,真是太震撼,太惊心动魄,太感人了!
⑦跟帖都是赞美声。第128楼,有人发现并提出,楼局长身边的水,怎么会那么蓝那么蓝,比游泳池的水还蓝。紧接着有人指出,这张照片是PS过的,PS的人,只顾着处理楼局长的人像,而忽视了他身边的水。一时间,这张照片在上疯传开来。
⑧结局据说是这样的,楼局长从马尔代夫回国,一下飞机,就被请走了。 (《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生死朗读》四川文艺出版社)
8.阅读全文,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如何理解标题“悬浮的局长”中“悬浮”一词。(2分) 9.小说③④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3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