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学年七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共3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酝酿(niàng) .
黄晕(yùn) .
笃志(dǔ) 咄咄逼人(duō) ..
絮叨(dāo) 混为一谈(hǔn) ..搓捻(niǎn) 花团锦簇(zú) ..竦峙(chì) 人迹罕至(hǎn) ..
B. 逾矩(jǚ) .C. 倜傥(tǎng) .D. 粗犷(kuǎng) .A. 云宵
确凿
信服(xìn) .
莅临(wèi) .
憔悴(cuì) .夜朗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翻来覆去
晃然大悟
B. 取决 C. 端庄
遮蔽 烂漫 桑葚
枯滕
诀别 喜出望外 分岐 花枝招展
D. 澄清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 爸爸在看书,妈妈在看报纸,我在写作业,我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B. 妈妈每次喊我吃饭的时候真是人声鼎沸。 ....
C. 我们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D. 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C.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D.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5. 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世说新语》是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贤侄等是尊称,而家父、舍妹、鄙人、愚兄等是谦称。
6. 阅读名著片段,完成(1)~(2)题。(6分)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1)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求乞者》 C.《五猖会》 D.《过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篇文章的内容。(3分)
7. 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如阳光围绕着我们,如朋友陪伴着我们。在我们伤心绝望之时,它是我们心灵的一剂良药。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很喜欢 随便看看 不喜欢 文学名著 13% 44% 43% 言情小说 22% 56% 22% 恐怖故事 26% 61% 13% 搞笑漫画 63% 33% 4%
(1)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2分)
(2)为了达到读好书的目的,同学们之间进行了中外文学名著推荐活动。请你向他人推荐一部作品,并
说明推荐理由。(3分) 8. 古诗文填空(9分)
(1)《论语》中表达对时间流逝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的《观沧海》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大海吞吐日月,蕴含群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这是一首抒写 __________________(情感)的五言律诗。(3分) 10.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舟顺风而行之态。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D.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11~14 题。(18 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④〔子〕果实。
②〔诸〕众多,一些,这些。 ③〔游〕玩耍。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竞〕争着。 ⑦〔走〕跑。
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11. 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4分)
(1) 俄而雪骤( ) (2) 撒盐空中差可拟( ) (3) 尝与诸小儿游( ) (4) 唯戎不动( ) 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取之,信然。 C、学而时习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4. 【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17题。(12分)
秋 韵
宗璞
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
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毯。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这里。
(原文有删节) 15. 下面句子的朗读重音标注,最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 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 ..B. 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 .C. 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D. 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 ....
16. 有人说本文划线句中“跳”字用得很好,请你从修辞和情感两个方面来谈谈其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选文第二自然段末尾写到“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所以有人认为文不对题,应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8~22(19分)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