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组 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
一、选择题
1.D 分析甲、乙、丙展示的种群的空间特征,甲为集群型,乙为均匀型,丙为随机型;种群的分布体现了一个种群的空间特征,并不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水平结构对象是某一地方的所有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D错误。
2.C 前4年,λ值为定值,λ-1=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λ-1小于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 3.B 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所具有的。
4.B 由表格数据可知4支试管中最初的环境适宜,种群都经历了类似“J”型增长;试管Ⅲ与试管Ⅰ相比,培养液体积相同,但Ⅰ中的起始酵母菌数多,种群较早达到K值;试管Ⅲ与试管Ⅱ相比,起始酵母菌数相等,但培养液体积多,所以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大;试管Ⅳ和试管Ⅱ中培养液体积相同,但试管Ⅳ中起始酵母菌数多,所以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二、非选择题
5.答案 (1)曲线图 (2)J 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K1 (4)B (5)K值(或环境容纳量)
解析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2)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理想状态(食物充足、无天敌、气候适宜等)下的J型增长曲线。(3)该种群数量在K1上下波动,故K值为K1。(4)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气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大量个体死亡,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5)K值大小受环境影响。
B组 2014—2015年模拟·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A错误;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B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繁殖的基本单位,C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动态也是种群的特征,D正确。
2.A 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A错误。
3.A 由图分析,甲代表的是“J”型增长曲线,乙代表的是“S”型增长曲线,甲曲线所代表的种群增长过程中无生存斗争存在,A正确;假设甲种群第一年数量是N0,种群数量下一年总是前一年的1.7倍,则第5年种群数量是 N01.7,B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物种数量,营养结构等有关系,物种数量多,营养结构复杂,则其抵抗力稳定性高,而恢复力稳定性低,D错误。 4.B 种群的“S”型曲线和“J”型曲线的发生条件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增长率、增长速率也是不同的,故B错误。
5
4
5.B 种群密度不能完全反映③的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二、非选择题
6.答案 (1)288 (2)大 (3)①B 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 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②B 草场退化
解析 (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N∶32=36∶4,N=288。(2)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数减少,种群个体总数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3)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增长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B点;图二中A点和B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和不破坏环境的最大放牧量,如果放牧量长期超C点,草场将会退化。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