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历史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受客观环境和传统思想影响,大部分农民本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相对落后,务农者抱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态度,外出务工者固守已有工作,有意愿返乡发展观光农业的人数只占调查总人数的14%,村民们只将传统的务农和务工作为创收的途径,缺乏学习新鲜事物的主动性,接受新鲜事物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农民中不了解观光农业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82%,这成为制约当地观光农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对观光农业很了解和有所了解的少部分人,受资金、技术等的限制,也未能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中起到较好的宣传和带动作用。
(4)观光时令性过强:当地观光农业发展单一,缺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特色产品等,仅靠绿色无污染瓜果吸引游客。冬季寒冷漫长且多冰雪,不仅阻塞交通,也使土地闲置,而当地农民又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去采取一些相关措施解决问题。冬季无法化劣势为优势,没有相关的观光项目,农民“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干闲”的生活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增收难。缺乏资金,难以克服不足,如此循环往复,制约着观光农业在当地的发展。 3、机遇
一方面,随着环境,气候,污染,交通等因素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旅游者的价值观逐渐向农村休闲观光转变,回归大自然,体验农家生活的情怀日益浓厚,吉林省具有丰富独特的农业旅游资源正好迎合这种需求,加之国家对法定假日的调整,使得民众空闲时间越来越多,观光农业的发展迎来一个很好的机会。
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有明确的政策倾向。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还没完全转移,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效益没有完全发挥,劳动生产率也很低。近年来,国家大力鼓舞发展农村旅游,农业旅游逐步成为极具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新兴旅游类型,旅游农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结构,而且还带动几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还为再就业人员提供了平台,带动农村经济,为农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值,农民增收呈现出一个很大的机遇。
同时,党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东北振兴已成为国策,旅游业在吉林省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广泛的关联性与带动作用可以加快东北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发展观光农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一政策
将带来农业旅游的全面发展,三农政策的提出使得旅游业不断切入农业,实现与“三农”的直接呼应,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解决“三农”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4、挑战
国家有了政策,具体实施的重任就落在当地政府身上,虽然政府已勾勒出发展的蓝图, 但合心镇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并不好,目前面临的挑战有以下五点:
(1) 当地固有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利用好,利用到现有资源,如:葡
萄园,君子兰基地,蔬菜大棚等,并进行适度开发,提升其其观光价值。
(2) 国家扶持政策的切实落实:国家有关惠农政策要落在实处,让农民成
为真正的获利方。
(3) 农民创业积极性的提升:向农民宣传观光农业,最好先建立示范点,
形成事发效应,提高农民创业积极性,并将国家现有的惠农政策传递给农民,树立农民的创业信心。
(4) 农民各项培训的完善:为农民提供有关观光农业的管理、服务、技术
等方面的培训,同时提升农民的风险意识。
三、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借鉴 1、国外发展借鉴:
日本的农业旅游是开展较早的,日本中央政府为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便利,主要担负了技术支持、公共设施完善、相关行业法规完善、财政支持以及国际合作等责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相呼应,积极教育当地居民,同时在对外宣传农业旅游中起到主导作用。日本各地的观光农业经营者们成立了协会,向会员提供行业最新信息、与技术。是观光农业经营者们交流的平台,同时可代表观光农业行业向政府寻求帮助,在对外宣传中协会也有重要作用。各地农场与旅行社也开发出各式各样的新产品或旅游项目,两者之间相互合作,互利共赢。
近几年,韩国观光农业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值得借鉴的是,在韩国的观光农业旅游区,所有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电缆等,都由政府出资建设,而所有的娱乐设施则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同时银行的抵息垡也为当地农民建立各种观光农业形态提供了便利。
2、国内发展借鉴:
我国内地的观光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主要目的是为了招商引资,随后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各地纷纷效仿,如北京平谷的桃花节,安徽宁国的山核桃节,江苏盱眙的龙虾节等,都给各地带来不小的收益。 四、促进合心镇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1、注重农民专业技能的培训。
观光农业在国内还是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农业,要发展,需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服务人员的培训,通过对农民的培训,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及设施的作用,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让农民致富的目的。
2、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应该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观光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积极推动观光农业的发展,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区县和乡镇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积极引导、统筹规划以及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观光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宏观管理、组织机构、财政政策等领域,通过技术支持、合同规范、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贸易许可等各种手段,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层面上的支持。
3、注重政策运行效率的提升。
观光农业作为新兴领域,有关政策并没有做到“无缝隙运行”和高效运转,甚至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基层领导在实施有关方针政策针对性不强,甚至在财政支出转移支付的过程中,雁过拔毛,作为观光农业主体的农民则被至于边缘或被忽视,优惠政策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因此,应当重视政策的有效运行,使之成为真正的惠民利民政策。
4、注重各种旅游资源的整合。
合心镇拥有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如百亩葡萄种植园、现代化蔬菜水果种植基地、大型水库、君子兰种植园等,这些旅游资源是要尽可能整合在一起的,以此来凸显地域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观光农业,各个资源之间要力求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5、注重地方特色作物的开发。
应效仿国内观光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发掘地方特有产品,举办独具地方特色的“节”,不仅要打出生态的旗号,还要打出地方特色的旗号,以此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6、注重与旅游部门的合作。
为了实现城郊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扩大消费群体是必要的手段之一。在完成规划建设后,旅游部门就应发挥其职能,负责组织旅行社及游客前往农园观光旅游,以扩大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幸媛媛.国内外农业旅游研究的比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1),69-70. [2]蔡金华等.日本观光农业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344-345.
[3]凌强.日本观光农业的特点及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07,(8),11. [4]尹衍波.略谈国外农业旅游的发展[J].世界农业,2005,(8),14-17.
[5]李翔宇,张龙.中国观光农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6-119
[6]汪宁.借鉴台湾经验发展大陆休闲观光农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9),98-100 [7]李飞.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67-69
[8]裴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长春市合心镇[EB/OL].吉林农网,2006/4/5.
[9]雷鸣,叶全良.构建城乡和谐的新型农业旅游发展路径之探讨:基于日本”农家乐”旅游的分析和启示[J].财贸经济,2009(1)
[10]王书金,翁利根等.论观光农业与一村一品[J].唯实,2008(7):89. [11]郭焕成.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119-124.
[12]方志权.都市农业的特征、产生背景与功能[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5):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