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学科 录制时间 视频长度 微课名称 对数的运算 20分钟 一、知识点来源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二章2.2节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
二、知识点描叙
1. 通过实例推导对数的运算性质,准确地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运算,求值、化简,并掌握化简求值的技能;
2. 灵活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及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授课类型
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数运算的性质与对数知识的应用; 难点:正确使用对数的运算性质。
五、设计思路
本微课四个部分,一、设置情景,发现问题;二、问题探
究,证明结论;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四、结尾总结。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发现问题
问题:比较下列式子的大小:
(1)log22?4 log22?log24;
(2)log44?16 log44?log416;
思考:对于 log a ( M ? N ) ? log a M ? log a N 是否恒成立,如果成立则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探索新知,为接下来的公式证明做准备。
(二)问题探究,证明结论
师:要证明一个等式恒成立,我们需要下面的步骤。
然后开始研究对数的定义的定义,确定式子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我们发现当a>0,a≠1时ax=N ? x=logaN 从而确定了a的取值范围,有因为指数函数恒大于0所以确定了N的取值范围。 证明过程:
证:根据对数的定义,有条件a?0,且a?1,M?0,N?0由于am?an?am?n,
设?M?am,N?an,
MN?am?n,由对数定义得logaM?m,logaN?n,loga(M?N)?m?n,?
loga(M?N)?logaM?logaN
这就是今天所学的对数运算的性质1,同底对数相加,底数不变,真数相乘;积的对数等于各因式的对数之和; 这也就是乘法变加法,加法变乘法。
师:参考上面的证明,继续讨论am÷an=am-n;(am)n=amn两个公式,能够得到对数运算的性质2和性质3。 既有
如果a>0,且a≠1,M>0,N>0,那么:(1)loga(M?N)?logaM?logaN;M)?logaM?logaN;N(3)logaMn?nlogaM(n?R).(2)loga(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与
主动性,体现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记忆对数运算的性质公式。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例1 用logax、logay、logaz表示下列各式:
xy(1)loga;z
(2)logax2y3z
例2 求 lg 5 100 的值。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七、 课堂小结,知识回顾
(1)对数的运算性质1 (2)对数的运算性质2 (3)对数的运算性质3
八、 教学反思
对数的运算性质是本章节的重难点部分,这是一个高中才有的知识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将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过程。
本节课采用了微课形式,主要以片段教学为主,主要是想通过简单的数字实例,引导出一般的对数运算性质,由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传递给学生关于数学问题探究的能力,创造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增加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