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2)复习思考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7:14: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2)复习思考题

一、基本理论

1.课标小学数学内容包括哪四个领域( ) 2.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是( ) 3.数学教学中培养四基是( ) 4.《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具体课程目标分为:(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我们称之为数学教学目标的四维表述。这四个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5.按照教学内容的范畴大小,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分为(学段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五个级别。)

6.《标准》中有关教学目标的规定表现出五个鲜明的特征:除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之外,首次从学生角度提出学习目标(不是从教师角度提教学要求), 其表述方式上以“学生能够获得??,初步学会??,体会??,具有??”代替了“使学生??,使学生??,培养??”。在目标要求上,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更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7.案例: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在活动中初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使学生)学会简单购物,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并(让学生)在参与取币、换币、

付币、找币等模拟购物活动中,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亲

身体会商店购物的全过程,(培养)(学会)简单购物和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从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习惯。” 8.案例: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轴对称》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况、引入新课

(观察花草飞蝶。出现蝴蝶的特写镜头:两翅合拢、又展开)

师:大家看这只蝴蝶,它的形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呢?(两边是一样的,对折时可以完全重合)这样的特点,在我们学过的某些图形中也有。

在下面的几种图形(如图)中,哪些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答,并用纸片折叠证实) · 师:“两边一样,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数学上所说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辨别,正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你设计一个不一样的“创设情况、引入新课”环节 9.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的系统规划和决策的过程, 一般来说有四个基本要素 1.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

2.为达到预期目标,应如何选择知识经验?(教学内容) 3.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1

4.如何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10.小学数学说课包括哪几个方面。

11.小学数学的内容按传统的分法可分为几方面。

二、数与代数的教学

1.简述数与代数的教学意义

(1)数与代数”是小学生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

整数、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四则运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最为广泛的应用。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2)能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

通过数概念的建立、数系的扩充以及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等数学探索,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3)促进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正数与负数、精确与近似、方程与求解、已知与未知等概念蕴含着对立统一思想,变量和函数中蕴含着运动变化的思想。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简述“数与代数”教学的基本要求

·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

·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理解常见的量。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能借助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能在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能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比较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3.认识20以内的数安排在( )年级( )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 )年级( )学习.

4.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安排在( )年级( )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安排在( )年级( )学习.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一年级(上)认识20以内的数 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钟表、整时和几时半 2

一年级(下)认识100以内数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认识元、角、分认识时、分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二年级(上)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表内乘法 二年级(下)万以内数的认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认识千克和克稍复杂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加法与减法(二)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分、秒 三年级(下)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年、月、日24时记时法

5.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记数法教学片段(写出一个片段再点评) 写的课堂教学片段(见教材P122-124)

点评:介绍数学史料中的记数方法,把数学史料转化为小故事,使数学史的史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6.小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体现了( )的数学思想方法 (化归或转化) 玲玲带了3.6元钱去买每支0.4元的铅笔,她最多能买几支? 法一 3.6元 = 36角,0.4元 = 4角 36÷4 = 9(支)

法二3.6÷0.4 =(3.6×10)÷(0.4×10) = 36÷4 = 9 法 三

三、图形与几何教学

1.简答小学数学几何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有图形的认识,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2.直观几何:主要是采用观察、操作的方法(折纸、展开、图形拼接、密铺等),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及性质。几何直观是一切几何学的基础。人教社面积单元基本结构:

3

3. 小学数学中,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如何编排的?

以人教版为例: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与进率;面积和面积单位是面积计算的基础。理解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才能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推导面积单位进率的依据。

4.(1)写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片断中的新课引入环节。 如答案

一、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我们上周学习了“三角形”。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三角形”? 生: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取出文具盒里的一付三角板)三角板是常用的绘图工具。大家知道这种绘图工具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 生1:因为它有三个角。

生2:因为它的形状是三角形。 师:对。(取出一块三角板)你们知道它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如果不知道,请用量角器量一量。(学生操作)

师:把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看看和是多少。

(生汇报。师板书:30°+60°+90°=180°,45°+45°+90°=180°) 师:为什么两个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却相同?这里是否隐含着某个规律?我们可以由此提出什么样的猜想?

生1:也许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 生2:也许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也都是180°。

(2)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学生探究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可以用( )

参考如:用①度量法:量出直角三个角的度数,然后求和。这个和大致都是180°。②操作法: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将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三个内角折成两个直角 将锐角(或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 起成为一个平角。 四、统计与概率教学

1.“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随机观点来理解现实世界;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统计的观念,帮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社会;在面对大量数据和不确定情境中,制定较为合理的决策;形成数学分析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可能性教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17——119,北师大版三年级上84)

重点难点:

在有趣的游戏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纸盒(内装黄白各4个小球的一个、内装8个白球的一个)、每个小组的统计表及全班汇总统计表等。学生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纸盒(内装一个白球,其余为黄球)、每人准备水彩笔一盒。

教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段 摸球,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搜索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2)复习思考题 的文档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2)复习思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ck78674u025ui618i1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