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二数学选修1-1复习课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1:33: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选修1-1复习课

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本册知识结构,系统把握本章内容。 2、总结本章的重点题型,把握解题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问题专题讲解

四. 知识分析

(一)命题与量词: 1、逻辑联结词

对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考查,一般融入到具体的数学问题之中,以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的内容为载体,考查对逻辑知识的运用,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以下几点: (1)“或”与日常生活用语中“或”的意义有所不同,日常用语中的“或”有时带有“不可兼有”的意思,如工作或休息;而逻辑联结词“或”含有“同时兼有”的意思,如x?6或x?9。

(2)集合中的“交”、“并”、“补”与逻辑联结词“且”、“或”、“非”密切相关。

①A?B?{x|x?A,或x?B},集合的并集是用“或”来定义的。 ②A?B?{x|x?A,且x?B},集合的交集是用“且”来定义的。

/A},集合的补集与“非”密切相关。 ③CUA?{x|x?U且x?④“或”、“且”的否定形式;“p或q”的否定形式是“非p且非q”,“p且q”的否定形式是“非p或非q”。 (3)对于“p或q”,只有p,q都为假时才为假,其他情况为真;对于“p且q”,只有p,q都为真时才为真,其他情况为假;非p的真假与p的真假相反。

2、四种命题。 原命题:如果p,那么q(或若p,则q); 逆命题:如果q,则p; 否命题:如果?p,则?q; 逆否命题:如果?q,则?p。 注意: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为真假,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它的否命题同为真假,所以对一些命题的真假判断(或推证),我们可通过与它同真假的(具有逆否关系的)命题来判断(或推证)。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对命题进行研究的重要途径,因而这部分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高考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往往与其它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应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反映了条件p和结论q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判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确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②尝试从条件推结论,结论推条件; ③确定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

④要证明命题的条件是充要的,就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证明原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充分性,证明逆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必要性。 (2)对于充要条件,要熟悉它的同义词语。 在解题时常常遇到与充要条件同义的词语,如“当且仅当”,“必须且只需”,“等价于”,“反过来也成立”,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对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是新课标中的新增内容,在以往的高考中没有出现,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今后的高考中一定会有体现,预计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并且是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①全称量词:短语“对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注意:

(1)将含有变量x的语句用p(x),q(x),r(x),?表示,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M表示,那么,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简记为“?x?M,p(x)”。 (2)全称命题就是陈述某集合中所有元素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3)要判断全称命题是真命题,需对集合M中每个元素x,证明p(x)成立;如果在集合M中找到一个元素x0,使得p(x0)不成立,那么这个全称命题就是假命题。

②存在量词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 注意:

p(x)”(1)存在性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使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

(2)存在性命题就是陈述在某集合中(存在)一些元素具有某性质的命题。

(3)要判断一个存在性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的集合M中,能找到一个x?x0,使p(x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存在性命题就是假命题。

③关于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否定:

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是?p:?x?M,?p(x),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

存在性命题p:?x?M,p(x),它的否定是?p:?x?M,?p(x),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典型例题]

例1. 分别写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新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p:菱形的对角线一定相等,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22(2)p:方程x?x?1?0的两实根符号相同,q:方程x?x?1?0的两实根绝对值相等;

(3)p:π是有理数,q:π是无理数。 解析:(1)p或q:菱形的对角线相等或互相垂直,真; p且q: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假; 非p:菱形的对角线不一定相等,真。

2(2)p或q:方程x?x?1?0的两实根符号相同或绝对值相等,假; 2p且q:方程x?x?1?0的两实根符号相同且绝对值相等,假;

非p:方程x?x?1?0的两实根符号不同,真 (3)p或q:π是有理数或是无理数,真; p且q:π是有理数且是无理数,假; 非p:π不是有理数,真。

点评: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命题的真假,首先要弄清结构,先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命题p,q的真假,然后根据结论判断命题的真假。

2例2. 命题p:方程x?mx?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数根,命题q:方程

24x2?4(m?2)x?1?0无实数根。若“p或q”为真命题,“p且q”为假命题,试求m的??1?m2?4?0?解析:由p得?m?0

取值范围。

解得m>2

2由q知,?2?16(m?2)?16

2?16(m?4m?3)?0

解得1?m?3

因为“p或q”为真,“p且q”为假, 所以p为真,q为假;若p为假,q为真。

?m?2?m?2??m?1或m?3?即;或?1?m?3

解得m?3或1?m?2即为所求。

点评:该例涉及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补集以及“p或q”,“p且q”两类命题的判断等知识。解答时,应注意层层推进,先将p,q化简,然后依题设条件“p或q”为真,“p且q”为假,推导出所有可能情况。

例3. 写出命题“当abc?0时,a=0或b=0或c=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解析:原命题:如果abc?0,则a=0或b=0或c=0,是真命题。 逆命题:如果a=0或b=0或c=0,则abc=0,是真命题。 否命题:如果abc?0,则a?0且b?0且c?0,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如果a?0且b?0且c?0,则abc?0,是真命题。

点评:把原命题改成“如果p,则q”的形式,再分别写出其相应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在判断真假时要注意利用等价命题的原理和规律。

例4.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R,有下列三个命题:

①如果存在常数M,使得对任意x?R,有f(x)?M,则M是函数f(x)的最大值; ②如果存在x0?R,使得对任意x?R,且x?x0,有f(x)?f(x0),则f(x0)是函数

f(x)的最大值;

③如果存在x0?R,使得对任意x?R,有f(x)?f(x0),则f(x0)是函数f(x)的最大值。

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解析:①错。原因:“=”可能取不到。 ②,③都正确。故选C。

例5.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 (1)p:所有末位数字是0或5的整数都能被5整除;

(2)p:存在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大于180°; (3)p:某些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解析:(1)?p:存在末位数字是0或5的整数不能被5整除,假命题。 (2)?p:任何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不大于180°,真命题。 (3)?p:任一梯形的对角线都不互相平分,真命题。

点评:首先要弄清楚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再针对不同形式加以否定。

2例6. 是否存在实数p,使“4x?p?0”是“x?x?2?0”的充分条件?如果存在,求出p的取值范围。

2解析:x?x?2?0的解是x?2或x??1

由4x?p?0得要使

x??px??p4

4时,x?2或x??1成立,必须有

x??p4??1?x2?p4??1,即p?4。

当p?4时,有

?x?2?0

2所以当p?4时,“4x?p?0”是“x?x?2?0”的充分条件。

2点评:“4x?p?0”是条件,“x?x?2?0”是结论,先解出这两个不等式,再探究符合条件的p的范围。

(二)圆锥曲线: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无论在选择题、填空题还是解答题中经常出现,学习时应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下面就圆锥曲线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复习:

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要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这三种曲线的定义,注意在定义中满足的几何条件,并能够应用定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掌握三种曲线的标准方程,结合图形来进行记忆,弄清它的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这三种曲线的几何性质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应该对比来加以记忆,注意区分它们的不同点。下面几个方面同学们应注意:

(1)离心率的范围:椭圆中0?e?1,双曲线中e?1,抛物线中e?1;

搜索更多关于: 高二数学选修1-1复习课资料 的文档
高二数学选修1-1复习课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ckja9r4xc44p5c1brp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