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专题复习选修3-4
光单元过关检测
考试范围:光的折射、全反射;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如图3-19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2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上,OB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上的光,则圆弧AB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________。( )
图3-19
1
A.πR 61
C.πR 3
2.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常用“回归反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将车灯照射出去的光逆向返回,标志牌上的字特别醒
1B.πR 4D.5
πR 12
目。这种“回归反光膜”是用球体反射元件制成的。如图3-16所示,反光膜内均匀分布着直径为10 μm的细玻璃珠,所用玻璃的折射率为3,为使入射的车灯光线经玻璃珠的折射、反射、再折射后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那么第一次入射时的入射角是________。( )
图3-16
A.60° C.30°
3.(2014·浙江五校联考)如图3-15所示,扇形AOB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圆心角∠AOB=60°,一束平行于角平
分线OM的单色光由OA射入介质,经OA折射的光线恰好平行于OB,以下对介质的折射率值及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点的光线能不能发生全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B.45° D.15°
图3-15
A.3,不能发生全反射 C.
B.3,能发生全反射 D.
23
,能发生全反射 3
23
,不能发生全反射 3
4.如图所示,A、B、C为等腰棱镜,a、b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垂直AB边射
入棱镜,两束光在AB面上的入射点到OC的距离相等,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光速大于b光光速 B.在真空中,a光波长大于b光波长
C.a光通过棱镜的时间大于b光通过棱镜的时间
D.a、b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过程中,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5.0×10-7~7.69×10-7m.
A、D选项在此范围之外,应首先排除掉. 根据公式δ=
nλ
(n为整数)可知,n为偶数的地方出现亮条纹,n为奇数的地方2
出现暗条纹.因此n=4时,出现距中心条纹的第二条亮纹,所以A点到两条缝的光程差
6×10-7
δ=4×m=12×10-7m 2要想出现暗条纹,n需取奇数才行. 当入射光波长为4.8×10-7m时,
-74.8×10
12×10-7m=nm,n=5为奇数, 2
所以A点出现暗条纹,B选项正确. 当入射光波长为4.0×10-7m时,
-74.0×1012×10-7m=nm,n=6为偶数, 2
所以A点出现亮条纹,C选项错误. 答案:B
6.
7.(2011·浙江高考)“B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病变状况.如右图所示是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
sinθ1v1
=(式sinθ2v2
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v1,v2分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v2=0.9v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入射角为i,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为( )
9dsini
A. 2100-81sin2id81-100sin2iC.
20sini
d81-100sin2iB. 10sinid100-81sin2iD. 18sini
π
8.如图所示,平面镜MN以ω= rad/s的角速度绕垂直于纸面且过O点的轴转
3动. AB为一段圆弧形屏幕,它的圆心在O点,张角为60°.现有一束来自频闪光源的细平行光线,从一个固定方向射向平面镜的O点上,当光源每秒闪12次时,平面镜每转一周屏幕AB上出现的光点数最多可能是( )
A.3个 C.12个
B.6个 D.24个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9.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分析其后的传播情形可知________。( ) A.折射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光是纵波 B.光总会分为反射光和折射光
C.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D.光的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可能同线
10.(2013·丹阳模拟)如图3-14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bac=90°,∠abc=60°,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2,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________。
图3-14
A.从ab面射出 B.从ac面射出
C.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斜交
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
11.关于光在竖直的肥皂液薄膜上产生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在薄膜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
B.若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相互平行,说明肥皂膜的厚度是均匀的 C.用绿色光照射薄膜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比黄光照射时的间距小 D.薄膜上的干涉条纹基本上是竖直的
12.如图所示,一束细光线a射到Ⅰ、Ⅱ两种介质的界面后,反射光束只有b,折射光束只有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是复色光,则b、c都一定是复色光 B.若a是单色光,则b、c都一定是单色光 C.若b是复色光,则a、c都一定是复色光 D.若b是单色光,则a、c都一定是单色光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13.(2014·河南三市联考)如图3-24所示,△ABC为一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其
顶角θ=30°,P为垂直于直线光屏。现一宽 度等于AB的单色平行光束垂直射向AB面,在光屏P上形成一条光带,已知棱镜的折射率为3,AB的长度为d,求光屏P上形成的光带的宽度。
图3-24
14.(2013·宝鸡检测)如图3-23所示,一束光线以60°的入射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反射后在正上方与平面镜平行的光屏上留下一光点A。现将一块上下两
面平行的透明体平放在平面镜上,如图中虚线所示,则进入透明体的光线经平面境反射后再从透明体的上表面射出,打在光屏上的光点P′与原来相比向左平移了3.46 cm ,已知透明体对光的折射率为3。
图3-23
(1)透明体的厚度为多大?
(2)光在透明体里运动的时间多长?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ABC
解析:解析:选B 作出如图所示的几何光路图,其中N点为从O点入射的折射光线,故圆弧NB段没有光线从AB圆弧射出,由折射定律
sin i
=n可知sin r
sin 45°
=2,即∠BON=30°。若在圆弧AB上的M点,折射光线发生了全
sin ∠BON
1
反射,由sin C=可得C=45°,由几何关系则有∠AOM=90°-45°-30°=
n15°,所以圆弧AB上有光透出的长度为s=
.
A
45°1
×2πR=πR,正确选项为B。360°4
解析:解析:选A 设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θ,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因为出射光线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所以i=2θ,根据折射定律有3,所以θ=30°,i=2θ=60°。
.
A
sin isin 2θ
==sin θsin θ
解析:解析:选A 画出光路图,并根据几何关系标出角度,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介质的折射率n=
sin 60°131
=3;因为sin 30°=<==sin C,所以
sin 30°23n
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点的光线不能发生全反射,选项A正确。
.
A
D
解析:解析:因为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点,根据折射定律可知a光的折c
射率na>nb,a光的频率νa>ν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A错误;由λ=得
νcs1
B错误;由v=和t=v得C正确;根据sinC=得D错误. nn答案:C
.
无
6. 7.AD
解析:解析:画出波的传播示意图,如图所示,则有0.9sini.由几何关系得tanβ=d
d
,即2h
0.9sini1-?0.9sini?2
siniv11
==,得sinβ=sinβv20.9d
,所以h=2h
=
100-81sin2i
,选项D正确. 18sini
答案:D
.
A
D
π2π
解析:解析:由ω=rad/s可知平面镜转动周期T==6 s. 反射光线射在AB
3ω上,反射光线角度变化60°,由于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则平面镜只转30°,所需时间为个. 答案:B
1
T=0.5 s.光源每秒闪12次,则AB上出现的光点数最多可能为612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AD解析:解析:选AC 光属于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另外光的折射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光是纵波,故A选项正确;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足够大时,会在分界面处发生全反射现象,此时只有反射光线而折射光线消失,故B选项错误;当光垂直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是相同的,光的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同线,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
A
D
解析:解析:选BD 由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2可知,全反射临界角为45°,平行细光束在ab面上入射角为60°,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反射光在ac面上入射角为30°,小于临界角,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光线在bc面上垂直出射,选项B、D正确。
.
A
D
解析:解析:要想产生干涉现象,必须有两列相干光源.在皂膜干涉中,薄膜前后两个表面反射的光正好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相互叠加形成干涉条纹,所以A选项正确.肥皂膜在重力作用下,上面薄、下面厚,厚度是变化的,并且厚度均匀的薄膜是不会出现干涉条纹的,所以B选项错误.
波长越短的光波,对同一个装置,干涉条纹越窄.绿光的波长小于黄光的波长,所以绿色光照射薄膜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比黄光照射时的间距小,C选项正确.
出现明、暗条纹的位置与薄膜厚度有关,对于某位置,若光线叠加后加强,则与此等厚度的位置反射光线叠加都加强,从而形成亮条纹.对暗条纹也是一样道理.竖直的肥皂膜,其厚度相等的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干涉条纹基本上是水平的,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AC
.
A
D
解析:解析: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上,一定有反射,但不一定有折射;不同频率的光入射角相同时,折射角一定不同.若a是复色光,b一定是复色光,而折射光线只有c,c一定是单色光,而且只有这种频率的光发生了折射,其余频率的光都发生了全反射.若b是复色光,说明a是复色光,但c只能是单色光.若b是单色光,说明a一定是单色光,因此c也一定是单色光. 答案:BD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13.解析:如图所示,图中θ1和θ2为AC面上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n=
sin θ2,θ1=θ, sin θ1
设出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α角,则θ2=θ1+α,tan α=
C1C2AC2
,
AC2=BC=ABtan θ, 联立解得:C1C2=d/3。 则光屏P上形成的光带的宽度为 A′C′=CC1=d-C1C2=2d/3。 答案:2d/3
光的波动性__电磁波__相对论
14.解析:(1)由n=得β=30°
sin α
, sin β
设透明体的厚度为d,由题意及光路有2 d tan 60°-2 d tan 30°=Δs 解得d=1.5 cm
c(2)光在透明体里运动的速度v= n光在透明体里运动的路程s=2
d
cos β
2×1.5×10-2×3s2dn
故光在透明体里运动时间t=v== s=2×10-10
ccos β3
3×108×
2s。
答案:(1)1.5 cm (2)2×10
-10
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