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5、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教学反思: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3、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4、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3、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准备: 洋葱、显微镜。 教学过程:
1、引入搭建生命体的话题。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
2、利用不同工具组逐次观察,比较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
5
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比较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结构的的异同,它们都是有一块块“积木”构成,但积木
的形状、大小不相同。
3、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1)介绍细胞的发现。
(2)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3)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 介绍白细胞的功能。 4、巩固: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教学反思:
第2单元 我们的地球
教学内容: 1-5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
3、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4、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
5、会阅读书刊极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的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了解人类对地
6
球
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 2、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 学模型。 单元课时安排:
每课一课时共5课时
1、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3、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 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 学生的兴趣。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介绍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了解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张衡和亚里士多德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说明人们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猜想。可以让同学们做一做“进港的帆船”的模拟实验。有介绍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7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 二、巩固练习
1、古代、近代、现代人类是怎样探究地球的形状的? 2、你知道哪些地球的有关知识 。 三、布置预习
收集各种不同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和资料,性同伴介绍。 教学反思;
2、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2、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 3、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 4、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5、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6、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 2、 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3、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
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带地球的不同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壮丽风光。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