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
姓 名:刘 思 君 工作单位:温宿县第二小学 联系电话:15909074161 2016年6月5日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温宿县第二小学:刘思君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温宿县第二小学的刘思君。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可以说每次“送教下乡”活动为我们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的元素,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展示交流的平台。下面我来汇报一下《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为学生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多位数乘除法以及乘除法应用题的重要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因此,这部分知识必须切实掌握好。,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加减法,却没有乘法的概念,所以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是十分必要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意义,使学生掌握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
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思维能力。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路队秩序的好习惯及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
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激
趣导入;“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
师:大家猜猜,小蜗牛爬的这么快,要干什么去呀?原来大森林里正举行一场运动会,大家想去看看吗?那我们就快点吧,运动员已经入场了。 [此步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根据这个宗旨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初步感知几个几
(1)通过出示小猫和小熊代表队,让学生用加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进行观察后,一般都会得出结论:他们的加数都相同。 2、体验相同加数连加和几个几的联系。
(1)当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后,我接着追问:像刚才这样几个几相加的算式有很多,你能说一个象这样的算式吗?让同桌互练。 一个说出几个几相加,另一个写出加法算式,然后两人交换。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直觉思维,将主体感知与动作直接联系,获得关于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 3、认识乘法
(1)让学生列算式求出小马一共有多少匹?
(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写和读同数相加的算式的活动中,亲身感受相同加数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实很麻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表示更简便的欲望。随机引出乘法的认识,并板书课题,为教学乘法的意义做了较好的铺垫。)
(2)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遍演变过程,得出认识乘号和乘法算式的读写法。经过这样一番演示,本课的难点就轻而易举地被攻破了。 (通过以上三步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到乘法运算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动作操作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维,并把两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知了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