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教学反思
洋县城西小学周君玲今天学习的《生日》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中的第一课时,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整节课下来,感受很多。
自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导入自然。原来苦思冥想了一天的导入本来是直接问学生生日是几月几日,但是由于课前的几分钟空余时间,突然想到了学生日期和节日的配对,于是乎随口提问了孩子们自己的生日在几月,是哪个美丽的季节,这样就避免了硬邦邦地直接导入。
2、课堂学习中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构成:标题、横轴、纵轴,以及教会学生读懂统计图: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一格代表1人。
4、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关于设立图书角的练习中,在学生补充完统计图后的信息交流中,教师引导图书管理员以后图书室借书可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书籍,这样大家都可以在阅读课上拿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来看了。这样,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了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课堂真实,普普通通的常态课,教师比公开课多了一份随性,比常态课多了一份紧张。
不足之处:
1、教师的数学语言组织还是不够严密,比如在问到学生如何调查时,班长李妮蓁同学在表达时一会说统计,一会说调查,教师没及时纠正。在调查方法和统计方法上同学们还是有点混淆。调查方法应该有问卷调查,写纸条调查,举手调查,站队调查等,统计应该有数数、写正字等。
1 / 2
2、教师应该用心设计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在完成“生日”统计图后,教师在让学生交流获得信息后,(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多多少,少多少;等等),教师可追加问题让学生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猜测,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猜测他的生日可能是什么季节?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得直观的信息,也学会了析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
3、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后,在练习中,教师让学生绘制本班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绘制还是有困难的,习惯了在现成的表格中涂一涂,不会思考横轴和纵轴该表示什么更合理。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要更认真地学习,更深刻地反思,更勤奋地总结,和我的学生一起走得更远!
2 /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