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摘要】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来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地发展呢?
【关键词】班级文;精神;制度;物质
一、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构筑远景,浸润心灵 (一)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目标是对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要求,它要符合本班同学的年龄特征。明确的奋斗目标,可以将班集体成员的需要转化为动机从而推动行为,按目标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向,从而一步步达成目标。共同的目标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使每一位成员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进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如学校广播操比赛,班集体的目标可以定为争取第一,落实到个人的目标是每一位班级成员近期规范好广播操的动作,不因为个人原因而使班集体失分。这样一来每位成员都会积极练习,不仅是为自己的健康而锻炼,更是为集体荣誉而锻炼。强烈的集体意识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和集体步调一致,使学生的动力与集体的意志融为一体。
(二)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形成正确舆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班集体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和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它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和激励的作用。因此,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首先,要加强班级的民主作风。其次,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促使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得以保持和发扬,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如:班级里有学生做了好人好事,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表扬并大力宣传。若班级里有学生做了违反校纪班规的事,无论是谁都要进行批评并督促其改正,使班级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一个班级的舆论才能真正健康起来。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互相构成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班级文化的催化剂,或者从某种意义说,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如果班主任与学生,任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能相互理解,平等、友好地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形成一种平等、互助、探究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有助于同学们找到班集体的归属感。
二、落实班级制度文化,规范行为,建立保障 (一)制定班级量化管理制度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制度作为保证。在制定班级制度时也应体现本班的特色和时代性。在当今越来越民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学生逐渐有了强烈的民主意识。相应地,我们班级制度的形成就不应该是班主任的“闭门造车”,而应由班委组织,学生共同商议制定,让全班学生共同制定。
(二)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