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高中音乐 亚西亚民间风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亚洲部分国家如:日本、朝鲜、印尼、印度等民族民间音乐,并能随乐哼唱几首歌曲,记住歌曲的主旋律。
2、能了解并分辨本课所聆听的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
3、能搜集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图片、音响及文字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或在班上进行专题交流。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朝鲜、日本、印尼、印度等民间音乐特点。 难点——各国家民间音乐风格的把握。 三、教学音像资料
1、朝鲜长鼓舞选段(视频) 2、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音乐) 3、日本北海道民歌《索兰调》(音乐) 4、日本北海道民歌《拉网小调》(音乐) 5、日本歌舞伎表演《大蛇》(视频) 6、印尼佳美兰音乐《日出》(音乐) 7、印尼克隆钟歌曲《美丽的梭罗河》(视频) 8、印度西塔尔琴民间音乐《晚上的拉格》(音乐) 9、印度民间歌舞表演(视频)
10、印度古典舞蹈卡塔卡利(视频) 11、泰国民歌《我们跳喃旺》(音乐) 12、中亚民间音乐《信号》(音乐) 13、西亚卡侬琴音乐《塔克西姆》(音乐) 四、教学流程设计 1、导入:
①、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亚洲国家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或教师展示部分亚洲国家的风景图片。
[前面几节课我们一同欣赏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其实中国只是亚洲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亚洲其它国家的音乐又有何特点呢?我们一同去探讨。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②、出示亚洲地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国家的地理位置(对亚洲五个文化区作一简要说明)。
③、引出课题:《亚细亚民间风情》
1
2、朝鲜
①、听赏《清津清船歌》,回答问题。
提问:歌曲的节奏以下面哪种节奏型为主?这种节奏组合给你怎样的感受?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X X.X X.X X X X X X X X X
②、听赏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插曲“春天年年到人间”。
朝鲜民歌的节拍形式属三拍系统。三拍子以及由三拍子复合而成的6/8,9/8,12/8,18/8等复拍子占极重要的位置。这种鲜明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三拍子节奏形式,是使节奏既有长和短的区别,又使长与短的对比不失之过分,它柔和自然,符合朝鲜族语言的特点,也充满跃动感,是朝鲜音乐的一大特色。 ③、朝鲜音乐特点:
A、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三拍子节奏。 B、五声调式(受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④、朝鲜的长鼓舞素有朝鲜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人民的珍爱,长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唱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舞蹈的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其两端音高不同,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活泼潇洒。长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对长鼓舞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 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击:一为女舞者用鼓鞭(一尺许细长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另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 3、日本
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岛国,它与我国隔海相望。日本的民间音乐十分丰富,音乐与戏剧及其它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并成为戏剧表演的重要手法之一。日本民歌与日本人民的劳动、生活、宗教及民间风俗紧密相连,反映日本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日本民歌按体裁可以分为十类:田歌、场地歌曲、山歌、海歌、作业歌、路歌、祝贺歌、节
2
日歌、游戏歌、儿歌等。 ①、听赏《索兰调》(传统版)。 提问:运用了什么调式?[五声调式]
《索兰调》即现代版的《拉网小调》是日本渔民的拉网号子。日本周围环海,国土又呈四个大岛和若干小岛,渔业发达。渔民在海上捕渔是跟大海与大风浪搏斗,有捕获渔群的喜悦,也有许多风险,这种生活使他们性格坚毅豪迈,也对命运把握不定,所以难免有些迷信。这首歌实际内容并不多,但生动地体现了海上渔民的生活情景。大量的虚词、语气词、半唱半说的“喊号”表现了拉网时的紧迫节奏。 ②、学生跟琴哼唱日本民歌《樱花》,找出主要音。 “3 4 6 7 1”构成了日本著名的都节调式。
提问:a、请与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作一比较,有何区别?
b、演唱风格有何特点?
日本民间音乐特点:缓急法(先气息长久,后逐渐加速)与自由节奏结合是日本音乐节奏的重要特色。对音乐的重视也是日本音乐的重要特色。不仅追求人声和乐器的乐音,而且还由噪音的运用给音乐带来比较复杂的效果。
③、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近400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当时的歌舞伎并非现在的歌、舞、演剧浑然一体,也不是男扮女装,而是加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是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舞蹈,且女扮男装。歌舞伎中的“伎”代表表演的技巧。
1629年,德川幕府以败坏风俗罪禁止歌舞伎的演出,直到1653年,才允许只有男子演出的“野郎歌舞伎”,女性角色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1751-1801年是歌舞伎的全盛时期,由“游女(妓女)歌舞伎”到“若众歌舞伎”,逐渐形成现在这样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的歌舞演剧艺术。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以历史上武士故事为主的“荒事”和以民间社会男女爱情故事为主的“和事”。歌舞伎的舞台布景既体现日本的花道艺术,又有旋转舞台和升降舞台,再配以华丽的舞蹈演出,男演员演出的“女形”,虚幻妖艳,给人以超脱现实的美感。
19世纪以后歌舞伎的观众扩大到一般老百姓,以前歌舞伎规定扮演英雄者必须具有高贵的身份,但是随着观众的变化,身份低下的人开始成为歌舞伎的主人公,歌舞伎注重和观众的交流,延伸到观众席的“花道”是演员登台的必经之路。 4、印尼
3
①、教师结合图片简介印尼佳美兰音乐的有关知识。
一谈到印尼音乐,人们就往往会想到《宝贝》、《梭罗河》、《星星索》等歌曲,这些印尼民歌旋律优美,节奏徐缓,独特的南洋风味将人们带进了梦幻般美丽的南洋风光中。但是,印尼音乐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的并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是“佳美兰”音乐。佳美兰是印尼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乐队,它所演奏的音乐称为佳美兰音乐。形成于15世纪,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深深地直根于印尼的泥土中,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根据上个世纪20年代的统计,当代仅爪哇岛(素有“万岛之国”之称的印尼,其爪哇岛是第四大岛,拥有全国一半以上人口——一亿多人,而且在政治、经济上均处支配地位)上就有二万个佳美兰乐队。佳美兰是一种由多种乐器合奏,并加上人声构成的多声音乐,它既不是齐奏,也非欧洲的和声、对位。它的音乐织体复杂交错,演奏时还带有一定的即兴性,即在核心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即兴演奏。
佳美兰,印尼语的原意是“用手操作”、“敲击”。所用乐器大多 数是青铜制乐器。锣类乐器大吊锣、中吊锣、小吊锣、大釜锣、小釜 锣、排锣,排琴类乐器木琴、金属排琴、共鸣筒金属排琴,弓弦乐器 列巴布、拨弦乐器切连朋、竹管乐器竖笛,鼓类乐器双面鼓等。(更 多请见教参P80) ②、听赏乐曲《日出》。
提问:佳美兰乐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佳美兰音乐中的乐器在演奏乐曲时分工各有不同, 表现旋律的乐器 有——竖笛、木琴、排琴等。强调旋律骨干音的打击乐器有——锣类 的吊锣、釜锣。掌握节奏和速度的打击乐器是——双面鼓。]
在印尼,佳美兰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村社居民都普遍喜爱的艺术。它的产生、发展以及日常演出活动都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佳美兰又是一种与皮影戏和舞蹈混生发展的艺术,它还对西方近现代专业音乐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据说,美国各大学校园里有120个佳美兰乐队。其它国家如:加拿大、英国、荷兰、瑞典、德国、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也有佳美兰乐队。也就是说,当代世界各国最熟悉的东方音乐就是佳美兰。我们要真正认识佳美兰的价值,还必须大略了解印尼的历史文化及皮影戏和舞蹈的有关知识。这个可以作为本课的一个研究性课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究。
③、介绍印尼的克隆钟歌曲(Kronjong)。
4
a、老师哼唱印尼歌曲《梭罗河》、《星星索》片段。 b、欣赏歌曲《宝贝》 提问:歌曲的曲调有何特点?
(曲调进行缓慢悠扬,每句的节奏安排前紧后松,演唱发声柔和松弛,近似于说话。《梭罗河》、《星星索》、《宝贝》这类在50、60年代广泛传唱、优美动听、充满南洋情调的印尼歌曲。它们的调式结构和风格等与印尼传统音乐有鲜明的区别,是16、17世纪来自葡萄牙的音乐文化与印尼本土音乐传统相互融合的产物。被人们称为“克隆钟歌曲”。) 5、印度
①、听赏印度电影《流浪者》插曲“拉兹之歌”。(47’或48’-50’40”处) ②、欣赏印度歌舞(新印巴狂舞)。
请学生随音乐律动,模仿手势动作,体会印度舞蹈特点。(印度舞蹈的风格丰富多彩。其特点有:用手势表达各种含义,演员还能通过眼神、颈部动作、面部表情来表达各种感情和韵味。)
③、小结印度的音乐文化特点。
印度音乐的起源是隐藏在音乐创作者美丽的神话之中。印度人认为印度音乐是由湿婆神[Shiva]所创造的。印度音乐如同其他民族音乐一样自成一格,强烈反映出其风土人情有生活形态。印度音乐极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注重有于心灵的精神层面一般,民族音乐复杂、神秘而多样化,且具有冥想的性灵音乐特色。印度音乐大致分为南印度音乐有北印度音乐两派,虽然演奏乐器及歌曲风格不同,但音乐用语及理论却是相通的。 [拓展:结合视频,了解印度的特色乐器“西塔尔”。
提问:请学生说出它的音色特点。(带有鼻音色彩的暗淡音色,西塔尔是北印度的代表乐器,北印度音乐受回教文化及波斯音乐的影响,属宫廷音乐一类。) 听赏乐曲《晚上的拉格》,回答问题。
提问:(1)演奏中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为乐曲增添了怎样的艺术 效果?(如怨如诉、婉转曲折、绵延不绝。)
(2)鼓的演奏有何特点,在乐曲中起到什么作用?(鼓点富于 变化,掌握音乐的速度和节奏。)] 6、课堂小结: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