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会议是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课题组的会议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能有针对性地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使课题研究高质、高效的进行。
1、课题组会议每两周举行一次,由主持人(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进行召集。 2、课题组会议前,各研究人员应准备好两周来的试验情况,与会进行交流。 3、与会人员不得迟到与早退,如确实有事,要提前与课题研究负责人请假。 4、研究人员要回报实验情况,介绍所取得的成果和实验中的问题。
5、回忆中要注重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实验人员应及时进行改进与应用。
6、与会者要认真做好记录。
7、会议决定通过正常渠道进行传达,对决定有异议者,可以保留意见,但要按会议决定进行课题研究实践,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听课评课制度
1. 听课评课是了解教师情况、开展互相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2. 参加听课。每位教师每周不少于2节,3年教龄以下每周听不少于3节。 3. 认真作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作为教学工作检查内容之一,由教务处安排存档。 4. 听课教师要按时进入课堂,遵守课堂纪律。
5. 实行课堂开放,相互听课,授课教师不得拒绝听课。
6. 汇报课、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要安排及时评课,评课按教学常规和有关评价标准进行。
7. 每次评课要有纪录,填入教研活动记录本,期末交教务处。 8. 积极报名参加各级教学优质课大赛,参加优质课评课活动。
教 师 博 客 制 度
――教师教研新平台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教师教育观念也在逐步地更新。传统的教研教改不利
4
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学经验的交流、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更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决定通过采取电子教研教改与网络博客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实现教学效率提高和教改教研。
首先,今年年初学校为每个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开通了网络连接。这为教师们实现无纸化办公提供了物质支持。
其次,学校成立了网络教研教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网络教研教改的落实工作,制定了详细的网络教研教改操作规范、检查措施、评价细则等以保障电子教研教改实施,同时不断收集教研教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我校全部教师注册了网易博客,所有的教学资料以电子材料的方式上传。电子网络教研教改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总结、个人业务学习、听评课记录等方面。
通过网络教研教改,筛选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开阔了教研教改思路,帮助教师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了教材,大大减轻了教师写教案的负担,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放到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和其他的教学准备工作上来,提高教学质量有了保证。
利用网络教研教改,教师在整合资源、筛选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方便了大家相互探讨学习,切磋借鉴,教师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真正能达到同伴合作,共同进步的目的。
电子网络教研教改还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既节省了办公经费开支,又规范了学校的常规化管理,有利于平时的检查、督促和指导。进行检查时只需打开电脑,全体教师的教研教改详情等便了如指掌。大大节约了检查时间,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进行其他教学准备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效率。
校本培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质量与实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5
二、培训目标
1、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学习化组织。
2、继续进行新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开展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做到学科、年龄、知识结构分布合理,使他们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科研教改的学科带头人。
4、全校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大部分教师能够利用校园网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提升自我。
5、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把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去,探索发展性评价模式。
6、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
7、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创新、德育工作创新和管理工作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1、结合学校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培训。 2、及时进行新课程培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与时俱进地进行新教育理念培训。
4、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研究学科课程整合问题。 5、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6、进行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培训。
7、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四、培训方式 1、以学代培
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
6
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2、以课代培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上一节课、评课等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3、以结对代培
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效果。
4、以研代培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
5、以会代培
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6、以考察代培
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五、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区教育局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0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
3、建立校本培训档案。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包括各级领导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培训教材(录像、软件等)、培训记录、考核成绩、科研成果、培训总结等有关材料。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