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杭州市西湖区中考一模试卷
语文
一(30 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春日的西溪湿地, 是水的世界, 更是鸟的天堂。 听, 熹..
微晨光里, 几只画眉在枝头歌唱, 婉转动听如弹琴鼓瑟; 看, 脉脉斜晖里,一行白鹭在湖面起舞, .风姿绰约如舞女翩跹。 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旖旎风光! .
A. Cháng fó háng chuò B. zhǎng fú háng chuò C. Zhǎng fó xíng chāo D. cháng fú xíng chā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马先生一番话文采斐然, 张某佩服! /孩儿必当竭尽全力, 不负众望。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摘自电视字幕)
B.售票处 侯车厅/洗车打蜡 补胎冲气 /房子出租 租金面谈/ 文具店招聘店员(摘自招牌广告) C.龙井虾仁、 鱼香肉丝、 蜜汁小排 /松脆罗卜、 酸辣豇豆 风味盖浇饭/芝麻汤园 西湖莼菜羹(摘自食堂菜单)
D.这次期末考我一定要认真对待, 不再重蹈期中考失败的复辙。 /我们在学习上要脚踏实地, 不能好高骛远。 (摘自学生作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杭州启动的共享汽车车位项目, 既能让车位的所有者把车位闲置时间变成收益, 又能帮助想停车的市民解决车位拮据的难题。 ..
B.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旅游主管部门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切实履行起行业监..管职责。
C.期末复习阶段, 不再有大量的时间阅读长篇小说, 为提高阅读效率, 我们可以采取断章取义的方....法, 截取重要片段进行精读。
D.面对电视采访镜头, 那些热心捐资助学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强聒不舍,娓娓道来,全面介绍了他们....的行善经历和感受。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G20 峰会举办期间, 杭州向全球展示了历史与现代交汇的独特感受和别样精彩, 成功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B.六小龄童正和美国方面紧锣密鼓筹拍 3D 影片《敢问路在何方》 是一部电影高科技和真人融合在一起的新版《西游记》。
C.穿着单薄的外套, 顶着满头的冰花, 云南鲁甸小男孩王福满因为一张拍摄于教室内的照片, 成为“网红” 。
D.曾被梁实秋称赞“右手写诗、 左手写散文, 成就之高、 一时无两” 的余光中先生从事创作超过半世纪左右, 留下了沉甸甸的乡愁。 5.古诗文名句填空。(6 分)
(1) 今夜偏知春气暖, ________。(刘方平《月夜》 ) (2) 亲贤臣, 远小人, 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 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 中以魏尚自比, 用“持节云中, _________ ” 这一诗 句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心情 。
(5) 古诗中不乏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 如李清照在《醉花阴》 中用“佳节又重 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写出重阳思亲的愁苦, 晏殊在《破阵子》中用“_________, _________” 描写清明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象。 6.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7 分)
(1) 同样是运用对比手法, (作者) 的《范进中举》 塑造了唯利是图的群像, 鲁迅的
1
《故乡》 则主要刻画了 这个农民的典型。(2 分)
(2) 书籍的目录能帮助我们回顾书中内容。 请在下列《朝花夕拾》 的目录中选择一篇, 简要概括....该篇主要内容。(2 分)
狗 猫 鼠 二十四孝图 无常 琐记
我选《 》 , 主要内容为: (3)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情节安排巧妙的小说才好看, 才耐看。 下面文字中的“A”是《水浒》 众多英雄中的一位, 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 并写出一个与他相关的安排巧妙的情节。(3 分) A 拿着刀, 立在檐前, 两个人自入去了, 一盏茶时, 不见出来。 A 心疑,探头入帘看时, 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 写到:“白虎节堂。” A 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 如何敢无故辄入? ”
A
7. 根据要求, 完成写话。(5 分)
寒冷的冬日, 杭城连续发生四起青壮年突然倒地心跳骤停的状况, 其中只有一位因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得以挽回生命, 其他三位都不幸离世。 这使得杭城掀起了一股急救知识的宣传热潮。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每做 30 次胸外心脏按压, 交替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下面是心肺复苏中的“人工呼吸” 和 “胸外按压” 动作示意图, 请你根据图示及提示语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分别介绍“人工呼吸” 和“胸外按压” 的操作流程。(120 字左右)
2
二、现代文阅读
(一) 在径山看几朵花
鲁敏
①杭州的余杭, 有座径山, 山名真好听, 谦逊、 隐约、 天真如君子, 真的像看到一条默然的山中小径, 通往别一处幽天。 此番来径山, 一共呆了一天一晚, 什么要紧事都没干——除了看了几朵花。
②山脚下, 有一处花海, 叫千花里, 花朵们挤挤挨挨, 漫至天际, 像跌落人间的斑斓星辰、 彩色银河! 众人也都算是见过世面的, 仍然显得笨嘴笨舌, 只会如小学生写作文似的感叹: 唉呀, 太好看了! 你看这一片, 简直像一阵紫雾啊! 不不不,那一片更好, 黄得太梵高了啊!看, 这是荞麦的花! 还有这名字, 叫“粉黛乱子草”!我们不顾一切、 像扎猛子似地深入到花海之中, 去最大限度地亲近那些花朵, 包括花朵的背面, 包括它开始卷曲的叶片, 包括半有零落的花瓣, 以及那些褐色的小小果实——这更加让人感慨了, 花从来都不只是花, 从它的这一半繁华一半枯萎里,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时光, 看到耐心, 看到轮回。
③黄昏的时候, 我们转道前去品尝径山最为出名的禅茶。 十几位朋友中不乏对茶道颇有研究的方家高人, 但两道茶艺观赏下来, 还是大为感叹。 比如, 茶艺师用茶筅调制抹茶粉, 使之均匀细腻, 形成稠粘泡沫的“无影手” 手法。 再比如“水丹青”, 却是在抹茶起泡上作画。 这是茶道中的高难动作, 除了视觉、 手法、 画质以及最终的口感之外, 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考量因素, 即绘写在抹茶泡沫上的“水丹青”能够持续多久。 一幅“水丹青” 挑抹点画完毕, 众人即安静地等待着, 茶席上数目交错, 反复盘桓流连于这幅抹茶丹青, 等待着它的消瘦, 弥散, 直至无形。 一刻钟过去了, 半小时过去了, 这一盏抹茶上的手工“水丹青” 仍然完美如初, 素然不动,像一朵在时间里定格了的花朵。 于是, 大家齐齐为茶艺师鼓掌, 同时一致决定, 不分享这一杯抹茶了, 且留下这一幅水丹青在茶室, 让花朵自去开放。 屋顶那几道素光, 光中那半盏温绿, 盏里那一朵抹茶花, 简直像是茶与人之间的一种珍重与约定。
④晚饭后, 整个径山乡村都沉入了一大片甜黑, 我们坐在车里, 在甜黑里往村子深处里开。 车灯照处, 可以看到收割后齐刷刷的稻茬, 有半塘残荷, 还有秋天那些裸露着的田埂与沟渠。 走过一条弯弯的小道, 甜黑里突然斜挑出几星暖灯, 投宿的客栈到了。 我们的低语和笑声惊动了客店里的两只家狗, 它们突然高一声低一声地叫起来, 直听得我心花怒放、 又泫然欲涕——为什么? 因为在我整个的少年记忆里, 在最脆弱的时常发作的乡愁里, 黑夜里回家, 头顶繁星点点, 耳边狗吠声声,这便是我理解中最完美最真切的家乡的夜晚啊!
⑤把行李放好, 我们几个就一齐趿拉着拖鞋聚到客厅, 大厅有非常自在的茶室、视听室, 还有壁炉与书柜。 我们关好大门, 烧热茶水, 盘腿而坐, 分食点心, 讲故事讲笑话讲文学讲往事, 简直像坐到了上个世纪的俄罗斯小说里, 又像是坐到了三百唐诗里, 各种意象连绵而来, 闲敲棋子落灯花, 风雪夜归人, 欲饮一杯无……直到困倦如小天使降临, 才各自上楼去歇。 我站在环形楼梯口, 非常郑重地拍下了一长串造型现代的橙色吊灯——这不是古时候照着棋盘与黄酒的青灯, 也不是少年求学时等候着我的那盏亲人之灯, 它只是这家普通民宿客栈的一串睡前之灯, 温和、包容地照着各自掩上房门的行旅者, 但它的光泽, 它的灯花, 我敢保证, 一定会开放在每一个旅人的枕边, 进入他们的悠远梦境。
⑥我在临睡前, 又非常仔细地确认了一下, 我在径山的这一天, 真的什么要紧事都没干, 除了看到几朵花——花海的花, 抹茶的花, 夜灯的花。 但是, 我很满意,很平静, 甚至接近一种幸福了。 径山, 晚安。(选文有删改)
3
8. 阅读下列句子, 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 分)
(1) 花朵们挤挤挨挨, 漫至天际, 像跌落人间的斑斓星辰、 彩色银河!(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2)直到困倦如小天使降临, 才各自上楼去歇。(作者为什么把“困倦”比作“小天使” ? ) 9. 第④段中画线部分写了狗叫声引发的联想,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 分) 10.文中两处写到“什么要紧事都没干, 除了看了几朵花”, 有什么作用? (4 分)
11.作者为什么说“我很满意, 很平静, 甚至接近一种幸福了” ? 请结合文章内容, 作具体分析。(5 分)
(二) 带着思索读书
①读书是一门艺术, 是心灵和头脑的艺术, 它从来不是忙里偷闲的消遣。 当你遇到一本真正值得一看的好书, 一定要慢慢地看, 反复地看。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一个沉思默想的过程, 书本里的思想在读者的头脑中重新呈现, 引起他的共鸣或质疑, 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思想, 使之吸收或转化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②“读书不要存心质疑, 也不要全盘相信, 而是要思索, 要权衡。” 当你拿到一本书后, 首先要仔细地阅读目录和简介, 因为这两项内容有助于你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如果这些内容似乎不够明确, 那就要舍弃这本书另选一本。 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书都要经过这样的精挑细选。
③请记住一定要仔细阅读一本书前面的二十五页。 在这二十五页当中你有没有读到新颖、 有趣或者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没有, 很可能这本书的命运是将被大幅度地削价处理。 当然这个规律并不是万无一失的。 读书往往就像淘金: 富含金子的矿脉可能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发现的。 阅读乔治·艾略特的某些作品需要付出比平时多几倍的辛苦, 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上面; 但是一旦沉浸到书里, 你就像受到魔法的控制一样再也不能摆脱它的神奇力量。 很多当年畅销的书都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过两年再看显得索然无味。 读书有时也取决于读者的品位。 如果读者喜欢的是“甜得发腻”的漂亮或者“完美无缺” 的优雅, 那么他可能会选择一些内容轻浅文笔雕琢的作品。 这样的倾向和高级知识分子的见识以及文学批评的尺度是不相符合的。 他们关注的是那些超出一般水准的真正有内容有分量的作品。 如果一位读书品位高的读者在二十五页内没有看到特别的内容, 那么只能说作者写作平平, 或者他的作品根本不值一读。
④现在假设你决定把手头的书读下去, 那么我们有必要从头开始, 认真仔细地阅读每一句话, 每一个词, 边读边思考, 概括, 圈划, 批注, 一定要把作者的思想转化成自己的理解, 这就是精读。 精读一本书比马马虎虎地读很多书能得到更多的教益。 因为这样的阅读建立在特定的大脑思维基础之上, 眼睛在看书的时候变得非常迅速敏锐, 它把一些朦胧的观点连贯起来, 在读者脑海中构成清晰的脉络, 这样阅读的时候, 读者自己可以得到极大的乐趣。
⑤如果书中带着作者明显的倾向性, 那么你一定要带着质疑的态度阅读他的作品,不要轻轻松松地被“招安”。 注意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考虑他谈论的问题, 看他引用的事实是否确有其事, 看他引用的资料来源是否正确, 解释的是否是原来作者的真实意思,审查他的论点有没有漏洞。 可以宽容地看待他的观点, 但是在适当的时候向他发出诘难,不要过于草率地否定或屈服于他的观点。 明天, 你否定的东西可能就变成了真理, 你接受的观点可能大谬不然。 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事实、 分析现状、 陶冶情感、 增加生活经验, 最终使你成为远见卓识之人。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