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写作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三、素材积累
(1)东床——东晋名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即指王导的家族。《晋书。王羲之传》载:“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后因称女婿为“东床”,也称“坦腹”。
(2)《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等人摹拓十本,以赏近臣。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以冯承素临摹最为逼真,较有影响。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 (3)“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括人的生死)而变化。
(4)“一死生”“齐彭觞”不是庄子的原话。庄子原话是:“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自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均见《庄子。齐物论》)
(5)滥觞——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吟诗歌赋之雅俗。江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崏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后以此来比喻事物的开始。如: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国五言诗的滥觞。 (6)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9 赤壁赋
【课文简介】
《赤壁赋》选自苏轼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一、基础字词 1、虚词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2、 通假字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②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 ③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 ④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3、 古今异义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②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③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④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⑤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 4、实词
①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②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③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④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⑤歌 a扣舷而歌之 ( 动词,唱) b歌曰 (名词 歌词) c倚歌而和之 (名词 曲调) ⑥长 a抱明月而长终 ( 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 (增长) 5、 词类活用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②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③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④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⑤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⑥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⑦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⑩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 6、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4)定语后置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5)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