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家长吵过的那次架
作者:暂无
来源:《新教育·校园版》 2019年第6期
小王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出生后刚满月,父母就将他扔给了爷爷奶奶,从小到大,父母无法尽照顾的义务,就用钱来补偿。
读高中前,家在学校附近,地方偏僻闭塞,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多,所以他存了好几千元。进了高中,到了县城,各种店铺鳞次栉比,店内商品琳琅满目,令他眼花缭乱,消费随之陡增。
父母每月给他的六百多元钱根本就不够用,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没钱就找同学借,高二开学不到一个月,同学们纷纷找我诉说小王借钱不还的事。
我闻之大惊,对小王借过的钱逐一统计,统计完后吓了我一跳,一个月不到,他竟然分别找十几个同学借了将近1500元,而且小王根本就不准备还了。
为平息事态,我打电话与其家长联系,小王的父亲两天后赶到学校,进办公室不容我解释,先对我大发脾气:“我的孩子放在学校,你作为班主任,收了学费,拿了工资,却不尽任何管理义务,不知道你这个班主任是怎么当的……”
为防止与家长激烈争吵,影响教师形象,见他怒气冲冲,我没与他争辩,而是向他赔礼:“实在抱歉,没尽职尽责,影响了您孩子的成长,您批评得对!”
家长质问的语气随之变缓,还拿出包,取出一叠钱,数出其中的1500元,豪爽地递给我:“麻烦班主任老师替我儿子将钱还清,我非常忙,还有其他事,先走了!”我接过钱,准备解释小王借钱的事,等我抬头望去,他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中午,小王因打篮球与小宋发生争执,对方人多,将小王打得头破血流,知晓后,我迅速将小王送到医院,小宋的家长接到电话,也赶到医院帮着照顾小王。
小王的家长接到消息,坐飞机赶了回来,到了医院,见到儿子受伤,大发脾气,先是责骂学校管理混乱,后又责骂我这个班主任管理无方,紧接着要和小宋“以打还打”。他撸起袖子,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批评这个,指责那个,病室内的空气异常紧张。
等他发了一顿火后,小王开口了:“爸爸,你怎么能怪我们班主任呢,我挨打后,班主任迅速送我到医院,帮着调解......”
小王还没说完,他父亲吼道:“这是他当班主任的职责,没有金刚钻,就别碰瓷器活儿,每月的工资难道是白拿的?我们交给学校的费用是白出的?”
病房内谁都不吱声,大家静静地望着小王父亲的表演,空气好像凝固了,走廊上挂钟滴滴转动的声音在病房内听得一清二楚。
见小王的父亲叹了一口长气,估计怒气消得差不多了,我才问:“您在外从事什么工作?”
“造船的焊工!每月四千多元,比你们老师的工资高多了!”小王的父亲得意洋洋地回答。
“您一个人能造船吗?”我问他。
“我们造的都是大船,需要上百人合作才能完成!”小王的家长鄙视了我一眼,好像在说:“你真是个书呆子,这个道理都不懂!”
我说:“您说得没错,小王在学校违了纪,我作为班主任,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学生,需要家长、老师、社会共同配合,凭老师一己之力,不可能教育好学生,就像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焊工,但不可能凭己之力,打造一架大船,何况教育孩子比造船复杂得多!”
我的声音不高不低,心平气和,却镇住了小王的家长,他一脸茫然地望着我,支支吾吾地问:“我儿子在学校被打,难道我还有责任?”
“您作为孩子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除了给孩子钱外,还承担过其他什么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您脾气大,你儿子的脾气比您更大,否则,他怎么会频频与人发生冲突呢?您会挣钱,他会花钱,这是您教他的,所以他花钱如水,让我们膛目结舌!”
“可是,可是,我们不会教育孩子,才交到学校,请你们教育的!”他父亲的话开始变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一扫刚才的威风。
“教育他们,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以手机为例,他上课玩手机,我收缴一次,您又帮他买一部,开学以来,我已经收缴了三次,现在我已经不再收缴他的手机了,因为您不配合我们管理,我收缴了,除了产生仇恨,还有何意义?”我语气温和,但却带着质问的口气。
“他非要不可,不给他买,他就耍赖不上课,我们有何办法?”他父亲哭丧着脸回答。
“这就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学生违纪了,您不是与老师共同想办法管教自己的孩子,而是站在一旁当裁判,评价老师,指责老师管理水平,今天当着学生的面问问,我们老师与您们夫妇比较,哪一方更负责,更有耐心?”我迅速提高声音,大声询问。
面对我的数落,小王的家长脸红耳赤,垂头丧气,低头不语,我顺势与他们告别,离开了医院,留下他们在病房与儿子交流感情。
第二天,我到医院去看望小王,他们夫妇一个劲儿地赔礼,还表示:“我们不懂教育,对不起孩子,以后一定努力配合老师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与小王的父亲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共同商量教育小王的办法,小王在学校的违纪行为大大减少,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