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遗传效应 控制 mRNA 蛋白质
的DNA片段 基 蛋白质结构 性状 影响 环境 是控制生物 因 酶的合成 控制代谢 的基本单位 中心法则
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五、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1)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2) ① 信使(mRN 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RNA ② 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
(单链) ③ 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
(3)过程 (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实质: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密码子 起始密码:AUG、GUG
(64个) 终止密码:UAA、UAG、UGA
(4)遗传信息
① 狭: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 ② 广: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
?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Ⅱ Ⅰ
GAA UGA UUC UCG ACU AAG CUU C G C
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中心法则
DNA RNA 蛋白质(性状) 脱氧核苷酸序列 核糖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第四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 基因突变 物、化、生 诱变育种 可遗传的 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2.意义:①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③对进化有意义 二、基因突变
1.定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3.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内因:可变性
4.特点:①普遍性 ②随机,无方向性 ③频率低 ④有害性
5.意义:①产生新基因 ②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 三、染色体变异
1. 缺失 1917年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 重复 1919年 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 1923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如:人的为22常+X或22常+Y
△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46、XX或XY 3.
一倍体 雌性配子 二倍体 单倍体 直接发育 合子 生物体 多单倍体 雄性配子 多倍体(秋水仙素)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3 2 5 1 4
②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_____ (2)AaBb _______ (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答案:2 2 3 3 4 1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四、育种方法
单倍体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 转基因 1、比较四种育种
方法 原理 诱变育种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基因突变 杂交育种 杂交 基因重组 多倍体育种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染色体变异 单倍体育种 花药(粉)离体培养 染色体变异 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方法简便,但器官较大,营养物后代都是纯合子,明优缺点 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要较长年限选择质含量高,但结实率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异个体少。 才可获得纯合子。 低,成熟迟。 复杂。 例子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水稻育种 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2、转基因工程 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提取目的基因 针线:DNA连接酶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质粒、噬菌体、病毒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细胞等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论
拉马克: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 基本单位:种群
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现代进化理论 形成物种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 必要条件:隔离
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协同论(残酷竞争VS协同进化) 中性学说(偶然VS必然) 补充 间断平衡(渐进VS突进) 灾变论(渐灭VS突灭)
一、生物进化
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
① 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 ② 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
③ 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④ 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 △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 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 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
△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
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2. 法国 拉马克 1809年《动物哲学》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3.英国 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但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 过度繁殖与群体的恒定性 + 有限的生活条件
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生存斗争 +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 获得性遗传 新类型生物
4.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
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突变 等位基因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 不定向变异 选择 微小有利变异 多次选择、遗传积累 显著有利变异 基因频率的改变 新物种 定向进化
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殖 地理 自然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隔离 新物种
隔离 选择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 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