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8:34: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答案:D

例题2

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关于燃烧、灭火和安全、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C.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答案:B 例题3

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CO2不能支持燃烧 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答案:A

考点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吸热反应:如C+CO高温22CO 9

)例题1

下列变化中的能量转化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B.生活中用天然气做饭 C.生活中用电灯照明 D.生活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答案:B

例题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某无色气体混入空气后点燃爆炸,可证明该气体一定是H2

B.氧化钙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可证明氧化钙溶于水吸热

C.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证明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硫元素 答案:D 例题3

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下列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生石灰与水反应容器上方出现白雾,说明反应吸热

10

B.图乙中铝箔剧烈燃烧,说明铝箔与氧气反应吸热

C.图丙中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说明反应吸热 D.图丁中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后烧杯底部结冰,说明反应吸热 答案:D

考点九:常用燃料的使用

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例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天然气和石油是化石燃料 B.海洋有大量的水,所以不必珍惜水资源 C.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D.长期饮用纯水对身体不利

答案:D

例题2

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可燃冰

B.石油

11

C.酒精 D.煤

答案:C 例题3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石油 和天然气等。煤燃烧会 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二氧化硫 。

(2)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去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承担发射任务的长三乙火箭第三子级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

(3)根据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之一是 C (填序号) A.氢气便于贮存和运输 B.氢气资源丰富 C.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D.获得氢气成本低

(4)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用湿抹布盖灭 。

(5)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 降温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

(6)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与氧气接触 。

(7)将煤制成蜂窝煤,其目的是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

考点十: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1、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12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d5xa4htiv3z01x0bvw21wxgu8k8be00ned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