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社会保障——试题库
20、要点如下:(1)老年社会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最重要(2)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的(3)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运行与发展的需要(4)实行老年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代际接替及协调发展
21、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年龄和投保年限条件(2)年龄和工龄条件(3)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条件 (4)年龄和居住期限条件
22、要点如下:(1)老年福利制度包括了公民可以享受到的现代文明生活的全部待遇,从老年人物质、健康、伤残的各项社会保障发展到全社会老年人享有社会生活方式所需要的食物营养、居住条件、健康水平、继续教育等。(2)以普遍福利为特色的保障制度,从以往侧重对老龄社会问题的治疗转变为对这一问题的预防。 (3)新的社会福利制度注重更具社会经济的波动,调整老年退休金或福利标准,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不因物价波动而下降,能够充分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23、要点如下:(1)有国家和政府建立起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2)建立和发展老年医疗保险制度; (3)建立实用和可操作的老年医疗保障服务系统;
24、要点如下:(1)从养老保险改革的经济基础看,企业和职工在投保上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2)从社会方
面看,我国社会各阶层对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缺乏适应性,对改革的思想准备不足,投保热情不高,多数人仍然连旧体制;(3)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
25、要点如下:(1)以农民自我保障为基础,不增加国家财政负担,也不过分依赖集体,是制度具有更大活力。 (2)实行个人账户的管理模式,资金的所有权关系明确,使农民懂得参加养老保险是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消除了农民的思想顾虑。(3)在交费标准和时间上,可根据个人的情况自由选择,适应了农民收入不稳定的特点;
(4)实行农村各业人员社会养老一体化,有利于农业劳动者在不同的劳动岗位之间自由流动。
26、要点如下:(1)社会化水平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2)保障水平低;(3)农村的社会化养老缺乏法
制化的管理和规范;(4)思想观念不适应;(5)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投保的能力有限; 27、就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预防、失业补救和 失业保险三方面内容。其中,
失业预防和失业补救具体措施有:对企业解雇的约束、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实施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创造等,具有预防在职者事业和重新安置失业者的功能。
28、要点如下:(1)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即必须有非本人引起的失业;(2)处在法定劳动年龄并且具备
工作能力;(3)有就业愿望,失业者到规定的就业管理部门登记失业并接受合适的就业安置和就业培训; (4)依据法规或章程履行被保险人的义务,包括投保或交纳保险费时间达到规定最低期限失业前有过就业经历并且就业时间达到下限。
29、我国就业保障制度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建立和发展阶段:建国初期的就业保障制度有以下两个特点:
统包统配、普遍就业;终身固定的劳动关系;(2)变革阶段:新型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了劳动服务公司,安置本企业职工的返城子女就业;允许提前退休,有返城子女顶替岗位;鼓励返城青年自谋职业,自己创业,国家予以减免税的支持。(3)我国现行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国务院1998年12月26日发布《失业保险条例》;启动再就业工程,全面规划,促使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全方面服务;加强就业市场宏观调控,适度约束失业率。
17
精品课程——社会保障——试题库
30、要点如下:(1)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2)医疗保险涉及面广,具有复杂性;(3)医疗保险属于短期性、经常性的保险。
31、要点如下:(1)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2)集服务提供和筹资于一体的“有管理的保障”的兴起 (3)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积累型的社会保险计划作为现收现付制的替代方式,受到广泛关注。 32、改革前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1)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社会化程度不高(2)医疗保险筹资机制不健全;3)国家财政和单位包揽过多,缺乏对医疗机构和职工个人有效的制约机制;统帐结合的优点:统帐结合的建立,是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既可以发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的均衡负担、分散风险、互助共济的作用,又可以发挥个人医疗账户的积累作用,增强个人节约医疗费用的意识和自我保障能力,形成稳定的“T”型保险机制。
33、主要有以下几点:(1)工伤保险的医疗护理;(2)暂时失能补助金;(3)永久性残废年金和一次性残废补助金;(4)工伤保险的遗属津贴。
34、要点如下:(1)覆盖范围狭窄;(2)缺乏社会化的基金制度;(3)待遇结构和标准不合理; (4)缺乏科学、统一、规范的劳动鉴定制度;(5)缺乏促进安全卫生工作的机制。
35、要点如下:(1)工伤鉴定与评残标准;(2)工伤保险基金;(3)工伤认定;(4)工伤保险待遇; 36、要点如下: (1)妇女就业保障; (2)妇女生育社会保障; (3)妇女儿童健康成长保障;
37、1988年后陆续出台的改革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1)生育费用社会统筹;
(2)生育费用夫妻双方单位共同负担; (3)生育负担税收调节; 38、要点如下:
(1)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条件; (2)妇女儿童社会保险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3)妇女儿童社会保障对维护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安定有重要作用;
(4)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有助于开发和利用女性劳动力资源,使妇女的潜能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39、要点如下:
(1)社会优抚事业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保证; (2)社会优抚事业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措施; (3)社会优抚事业是鼓舞士气、换发民族精神的重要环节; (4)社会优抚事业具有稳定社会的作用; 40、要点如下: (1)死亡抚恤;
18
精品课程——社会保障——试题库
(2)伤残抚恤; (3)社会优待; (4)退役安置; (5)退(离)休安置; 41、要点如下:
(1)增加社会化机制,扩大优抚经费来源;
(2)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分层次、有重点地实施优抚措施; (3)强化优抚法制和监督职能; (4)加强国情和国防教育; 42、要点如下: (一)机会均等原则:
(1)立法上的平等;(2)就业就会的平等;(3)平等的享有环境; (4)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均等;(5)平等的履行义务; (二)特别扶助原则。
43、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康复保障; (2) 教育保障; (3) 就业保障; (4) 文化生活保障; (5) 优惠待遇; (6) 环境保障。 44、要点如下:
(1)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滞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2)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救济色彩过重; (3)不能满足残疾人高层次发展的需求;
(4)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单一,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作较为混乱; (5)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随机性较强,尚未规范化和法制化; 45、要点如下: (一) 性质: (1)社会属性:
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的一种补充形式;国家对职工福利由若干规定;
(二) 特点:
(1)普遍性;(2)集体性;(3)补充性;(4)差别性。 46、要点如下:
19
精品课程——社会保障——试题库
(1)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2)正确处理工资和福利的关系; (3)更具职工共同需要发展福利事业; (4)加强经济管理,实行经济核算。 47、要点如下:
(1)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2)弱化了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 (3)办事效率降低,隐性失业加剧;
(4)阻碍了全国劳务市场的形成和劳动力的合理利用; (5)从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暴露出大量问题和弊端。 48、要点如下:
(1)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2)住房严重短缺;
(3)限制了职工的选择范围;
(4)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在消费结构中占的比重很低; (5)城镇与农村居民享受的福利程度不同。 49、要点如下:
(1)加快租金制度的改革;
(2)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3)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4)大力发展和完善住房金融体制; (5)实行住房保障商品化和社会化。 50、要点如下: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 (2)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与标准;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来源; (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机制;
(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51、要点如下: (1)生活需求法; (2)国际贫困标准法; (3)生活形态法; (4)恩格尔系数法; 52、要点如下:
20
相关推荐: